═══════════════════════════════════════ ____ _ | _ | | ●◆ | |_) | __ _ | |__ _ _ | _ < / _` || '_ | | | | ◆ ▲
[公告] BabyMother板規∞違規刪文詳閱附錄
※ [本文轉錄自 regimen 看板 #1W0jkUlH ] 宋寶藍 2019-04-22 在古裝電視劇中,經常聽到人們念叨一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似乎是民間約定俗 成,將「無後」,所謂的沒有後代子孫,不能為家族承續香火,稱為「不孝」,並認為是 最大的不孝。 那麼,「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到底什麼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 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在古文中,通常以數字「三」和「九」表示多數,所以這裡的三,並不是指三件事,而是 泛指許多。比如,人們常說的「三思」、「再三」、「三生萬物」、「九死一生」等等。 這句話的本意是:不孝的表現有很多,其中以不能盡到後輩的責任為最大,舜娶妻子時沒 有告訴他的父母,這是他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啊!(但君子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 稟告了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事實上,舜帝的德行非常高。舜自幼失去母親,後來他的父親瞽叟娶了後妻,生下兒子象 。舜的繼母心狠歹毒,挑撥離間,造謠生事,漸漸地瞽叟也開始討厭舜了。瞽叟、繼母和 象三人多次企圖謀害舜,每次都沒有得逞。儘管如此,舜依然無怨無恨,盡心竭力地孝養 父親與繼母。 舜二十歲時,即以卓越的孝德聞名於天下。(大紀元) 家人容不下舜,最後將舜趕出家門。舜漂泊在外,四處謀生。他曾在歷山下種田,在雷澤 捕魚,在河濱做陶器,在壽丘做家具,在負夏做生意。舜二十歲時,即以卓越的孝德聞名 於天下。天子堯帝有感於他的美德,將兩個女兒娥皇與女英嫁給他。或許出於某些原因, 舜的父母對舜還有偏見,又比如距離遙遠,舜來不及稟報父親與繼母,天子就已賜婚了。 後世孟子對此有了些許微詞,說「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實在冤枉舜帝了。 後來,東漢趙岐於《十三經註疏 》批註中,將孟子所說的「不孝有三」,註疏為:「阿 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 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意思是:一味地順從父母,即使父母有過錯也不加以勸說,陷父母於不義,這是一種不孝 ;家裡貧窮,父母也老了,卻不願出去作官,得些俸祿奉養雙親,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 親生子,斷絕祖先血脈,這是第三種不孝。由此,趙岐下了一個結論:「三者之中,無後 為大。」這三個不孝的行為中,以不能為家族傳續香火,為最大的不孝。 其實,孟子所說的「不孝」有很多種,比如:好吃懶做,不管父母死活;酗酒聚賭、放縱 聲色,只管自己享受,不去贍養父母;只照顧妻子兒女,不過問雙親所需;貪享聲色,使 父母蒙羞;好勇鬥狠,犯案連累父母,這些都是孟子所說的不孝行為。 在這五種不孝行為中,孟子並沒有說,一個人沒有繼承家族香火,斷了祖祀,就認為是最 大的不孝。 所以,後代學者研究「無後為大」,多認為是趙岐註疏時,曲解了孟子的話。@*# 參考資料: 《史記》卷1 《禮記‧祭義》 《述學‧釋三九上》 《孟子‧離婁上》 責任編輯:王愉悅 https://www.epochtimes.com/b5/19/3/25/n11139321.htm — 現代女人: 可常回娘家(可100%孝順娘家) 古代/傳統媳婦: 很少回娘家(不怎孝順娘家) 現代女人: 大部份的人不拿聘金 古代/傳統媳婦: 拿聘金 (被嫁[賣]到夫家?) 現代女人: 有人100% <沒靠夫家>養 古代/傳統媳婦: <婚後> 取/用/住公婆家資源 現代女人: 有存款 有經濟能力 買車 買房 古代/傳統媳婦: 現代女人: 小孩雙姓 增多 古代/傳統媳婦: 小孩大部份從父姓 [大陸] 80後獨生夫妻為後代取「雙姓」漸流行 2011/4/17 https://tinyurl.com/y4vh3kyc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egimen/M.1610800030.A.BD1.html ※ sony577:轉錄至看板 elderly 01/16 20:28 ※ 編輯: sony577 (111.243.126.80 臺灣), 01/16/2021 2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