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東延屏東註定就是賠錢貨, 運量隨便膨風,政客都不用負責的。 屏東市就是作為高雄市的衛星城市, 勢必要加強高雄市區間的往來, 這才是首要目標。
[新聞] 南鐵地下化隧道首曝光! 鐵道局:本月交
南鐵地下化隧道首曝光! 鐵道局:本月交付舖軌 新聞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breakingnews/3519762 發表日期:2021/05/03 20:10 全文完整內容: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鐵路地下化工程預計民國113年11月通車啟用,目前整
[新聞] 太魯閣號事故1個月 美籍罹難者父母:對台
太魯閣號事故1個月 美籍罹難者父母:對台鐵追究到底! TVBS新聞 – 昨天 下午5:00 台鐵408車次太魯閣號事故屆滿一個月,這起台鐵半世紀以來最嚴重死傷事故帶走49條人 命,相關究責仍在持續。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今(3)日與律師陳孟秀召開記者會,發布 美籍罹難者蘇芮(Senead Short)家屬的公開信,表示金錢不該被視為人命的合理賠償,
[情報] 成功站出軌
新烏日-彰化( 列車延誤 (Delay)) 成功站出軌事故 受成功站出軌事故影響,臺鐵自09:35起,新烏日站至彰化站間南下/北上列車有延誤情形 ,敬請見諒,詳情請查閱車次列車動態資訊! https://i.imgur.com/HzITD6L.jpg
[新聞] 多事之秋?台鐵松山站區間車冒白煙停駛
多事之秋?台鐵松山站區間車冒白煙停駛 旅客驚恐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34269 記者許雅惠/台北報導 真的是多事之秋?台鐵一列原訂11時21分從松山南下、車次1167的區間車,突然冒出大量 白煙,原本已經上車的旅客紛紛驚恐下車,全都一頭霧水,讀者向《三立新聞網》表示,
[新聞] 台鐵多次延誤通報事故 運安會首開評議會擬處分【獨家】
報導來源:htt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2105040063.aspx 最後更新:2021/05/04 11:15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4日電)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最快下週首度召開行政處分評議 小組會議,擬處分台鐵多次延誤通報重大事故,根據運輸事故調查法,最重可罰新台幣250 萬元。
[新聞] [外鐵]墨西哥橋樑坍塌 列車出軌墜地
墨西哥高架橋坍塌!列車直接出軌墜地 至少13死70傷 墨西哥政府表示,3日晚間,墨西市奧利沃斯車站(Olivos Station)附近一處高架鐵路橋樑崩塌,導致一輛行駛中的列車直接出軌並墜落地面,造成至少13人死亡、70人受傷。 https://i.imgur.com/2sGzsjc.jpg 當地媒體報導,墨西哥市捷運(Mexico City Metro)的高架橋於3日晚間10時30分左右倒塌,導致一列在高架橋上行駛的列車墜落地面,根據現場影片,有兩節車廂直接墜地,以幾近45度角卡在空中,當局已派出大量救難人員趕往現場,試圖尋找生還者跡象。 從監視器畫面可見,意外發生前,該座橋樑下方車流量很高,突然間橋梁崩塌並冒出火花,地面有不少車輛因此被擊中。
[新聞] 成功站「出軌」說法太驚悚 台鐵改口:擠
成功站「出軌」說法太驚悚 台鐵改口:擠壞轉轍器 2021/05/04 12:39 〔記者何宗翰/台中報導〕台鐵成功站今天上午9點半發生貨物列車出軌事故,無人傷亡,但新烏日-彰化間列車行車受到影響,可能由於「出軌」說法太驚悚,台鐵事後改口認定為擠壞19號轉轍器,調整即可,非出軌事件。事故現場7142次貨物列車還在鐵軌上,也並未翻覆,但也確實車輪已經部分脫離軌道。 台鐵原先說明,今天上午7142次貨物列車,在9:35於成功站東主正線19號電鎖轉轍器附近,調車時機車一軸出軌,台鐵立即成立二級緊急應變中心處理,目前計畫由彰化機務段開出搶修車,成功站上、下行列車以3、4、5股行車。 但台鐵稍後又改口,指7142次貨物列車於成功站調車時,機車(R115)擠壞19號轉轍器,列車停於現場等候運安會調查,影響第2股道行車,但成功站上、下行列車以3、4、5股行車,列車仍可行駛。
[閒聊] 列車尾牌很重要嗎?
列車尾牌是識別列車是尾端編組還是中間編組的依據 但現在台鐵似乎也沒有特別重視 但是,尾牌既然有特別意義,為何可以逕自認定他是亂翻,而不是編組有問題? 例如,在車尾發現沒有翻尾牌的編組 為什麼第一個想法居然是:尾牌又沒翻 又亂翻
[分享] (網路)311震後重生》奇蹟鐵道:載運希望
311震後重生》奇蹟鐵道:載運希望的三陸鐵道 自由時報 2021/05/04 〔駐日特派員林翠儀/專題報導〕縱貫於日本岩手縣沿岸的三陸鐵道,在2011年311大地 震生時締造了多項奇蹟,包括乘客與職員無人罹難、震災後第5天以最快的速度恢復部分 區段通車以及震災3年後全線復舊等,為災區民眾載運希望與勇氣,成為東北大地震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