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稱: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 GmbH 公司地址(填寫詳細至號): 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 52425, NRW, Germany 職缺: Software Developer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Python, C, C++ https://www.fz-juelich.de/SharedDocs/Stellenangebote/_common/dna/2021-248-EN-JCNS-4.html?nn=363488
[徵才] 德國Juelich研究中心職缺
2019年4月左右我在PTT上發了一篇實習面試的心得文,原本的用意是想要紀錄自己面試以及 選擇去哪裡實習的過程。因為在網路上大部分文章都是實習面試的心得或者詢問微軟實習如 何的文章而不是具體的講實習的內容,既然我都寫過面試的心得,我想將過去實習1年(2019 7月-2020 6月)的過程也跟大家分享。 我的部門主要做地圖以及geocoding,在美國有60個人左右,在台灣有4個正職加約10個實習 生。由於組內大部分的人都在美國,平常溝通就是台灣的7:00-9:00用Skype(現在叫Teams) ,我的mentor是一個在美國工作的台灣人。組裡面的成員素質都非常高,美國那邊CS四大名 校的畢業生每一間都有(但實習生錄取標準還是以coding能力為主,不看學校,不然我當初 就進不去了XD),在這裡光是跟他們聊天就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了。 從一開始我就沒有把實習當作一種體驗的心態(即使它叫做未來生涯體驗計畫),我剛來微軟 1個月我就提了我想轉正,雖然那個時候提沒甚麼用,不過就讓主管有個底記得我想轉正也 好。 前期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只是熟悉環境,不過我覺得這樣沒甚麼事情實在不好,我就找了在台 灣的同事給我一些小雜事做,比如重構以前的舊code,或者清理數據之類的,至少刷一點存 在感總比發呆好。第一次跟manager 1-1之後我講了我未來的規劃還有想做的領域,我的men tor開始帶我做很多跟backend有關的事情,我在這一年裡因為平常學校沒甚麼課,我花了很 多時間在做組裡面的projects (有些不是獨立完成),涵蓋的內容有訓練機器學習的模型、 寫android app、做了後端的dashboard、還有寫了幫內部做data-labeling的工具。 除了做組內的事情以外我也有去幫忙一些微軟實習的活動,比如校園宣講、企業參訪,一日 實習生體驗之類的活動,這個不強制,我自己想幫忙才去的,但做這些活動很花時間就是了 ,剛好我不用上學才能參與這麼多,也很感謝辦這些活動時其他實習生們也都付出了很多時 間。 到了隔年3月左右主管開始幫大家排轉正面試(我上一篇裡面本來寫聽學長說不用面試就可以 轉正,但其實不是真的XD,不過頭都洗一半了也是要好好準備面),最後我面試表現還不錯 通過了之後就留下來當正職了(實習跟正職中間大概gap半年因為我要去當兵,感謝微軟願意 等我) 我覺得我會轉正的關鍵主要有兩點,第一是我運氣真的很好跟到很用心帶我的mentor,我的 mentor願意放心把一些比較大的project讓我做,而且也會幫我爭取在組會報告的機會(組會 是在疫情前美國實體開的會,平常大概有20-40人會參加,我去報告的時候是線上加入,而 我的mentor在現場看),到要轉正之前很多美國的主管對我相對於其他實習生就比較有印象 ,這不是因為我能力比較強而只是因為我的mentor不斷幫我提升我在組裡面的能見度。 第二個原因是高中到大二很幸運可以持續接受了大約5年的IOI & ACM-ICPC訓練,因此最後 轉正面試問到的所有白板題我都可以迎刃而解。不過都實習1年了最後轉正面試還是有很大 比重的白板題,個人覺得對認真做project的人反而有點不公平,不過既然制度是這樣,只 能說隨時都練好leetcode比較實在。 我現在已經當完兵回來微軟做正職SDE了,以後應該會繼續在微軟待至少超過2年,或許從今 年暑假新的實習生進來也有機會遇到我,今年實習也快要開始了,如果想要來微軟實習的話 可以私信或者直接email到 [email protected] ,如果刷題還行的話應該至少都會有面試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246.1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13901175.A.E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