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工作關係 開始使用final cut 然而我2015年macbookair11是256G 容量很不夠 在猶豫要去換硬碟嗎?還是買新的?
[求救] 請問我的情況,大家會選擇什麼?
又是我,繼上次有人說要分享有關DisplayLink的擴展基座文,拖了一陣子,不過現在可 以寫給還沒入手M1機型但是又想要輸出多螢幕方案的朋友。 依然貓貓鎮樓: https://i.imgur.com/nutSHww.jpg
首先要介紹我們今天的主角:Dell Universal Dock D6000 。Dell出產的擴充基座 型號 是D6000。 官網:https://reurl.cc/WEdl0k 台灣售價:NTD 7899(超貴) https://i.imgur.com/v4MmMmA.jpg
(我辦公桌上的,插上兩條DP線輸出) 這個擴展基座最要命的,就是他需要外接供電(電源轉換器),然後他的電供跟它產品本 身依樣大…然後重約1.5倍。實在是不方便攜帶! 不過它本身供電足瓦130W,所以可以額外供電給設備,最高達65W(後續會說明) 你可以點進去看他的官網技術說明,首先有幾個特別的地方要說明。 1.並不是每一個影音輸出接口都可以滿足4K 60Hz,當你使用Type-A USB 3.0輸出HDMI只 能輸出30Hz(研判應該是針腳的使用頻寬不足) 2.當你把所有DP,HDMI插上,並不能滿足三個螢幕60Hz火力全開。(在Type-C的情況下) ===================== https://i.imgur.com/oN2Chog.jpg
(別像我這樣接,其實D6000的Type-C就已經在供電了,不太需要再接電源線) 那條線其實是Type-C,前端幫你附贈了to Type-A的轉接,說是良心但也有點多餘,不過 考慮現階段Type-C的普及程度會這樣設計說不定也是個營銷手法。 接下來是USB的頻寬解釋,Type-C 其實內部還有後綴的Gen 1,Gen 2版本,我在猜測D6000 的Type-C頻寬應該是10 Gbps 128b/132b那個USB3.2 Gen 2版本。 而Type-A官網寫3.0我也只好理解為5 Gbps 8b/10b。(這邊可能需要專家求證) 在DP的協定應該是1.4a版的(理由是可以支援5K 輸出),其佔用頻寬最高是32.4Gbps。 在HDMI的協定應該是2.0b理論頻寬為18.0Gbps。 可能是透過壓縮的傳輸,讓多螢幕輸出僅靠一條USB 3.2 Gen 2支撐,不然理論上除非是T B3不然都不能達標。 (暫且理解為DisplayLink的魔法)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接下來就是安裝驅動程式。 只要上DisplayLink網站可以看到官方驅動:https://www.displaylink.com/downloads/m acos (這是macOS版本的,Windows版本點一下就可以連結了) https://i.imgur.com/BOOw0Zk.jpg
所以依靠這個擴展基座,就可以輕輕鬆鬆完成1080P/60Hz 雙螢幕Full HD輸出了Peko! Q:我可以輸出螢幕,插上隨身碟或行動硬碟嗎? A:可以,但是傳輸速度慘不忍睹。舉個例子,我下班前傳了一份僅32kb的文字檔到USB 3.2的隨身碟,我卻花了15秒…同一個檔案我插進去MBA的TB接口,近乎是瞬間。 Q:供電給筆電可以嗎? A:理論上它可支援65W輸出。13寸的MBA和MBP都可以靠它供電。 實際在系統裡面看是這樣。 https://i.imgur.com/AEhPo2l.jpg
它是63W供電,就算是MBP 13’’也可以應付,但是MBA吃到63W…(心裡怕怕,會不會在 辦公室冒火花) Q:USB孔可輸出電源? A:https://i.imgur.com/eYUmP7s.jpg
可以…拿來充週邊設備,但是不足瓦的設備不會充。 Q:桌面的Peko族長會動嗎? A:會!用iWall讓它讀取Pekora rap.mp4 ================= 先醬子,晚點有後續再更新。 Peko 世界第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10.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C/M.1610630301.A.01E.html
族長萬歲peko
明天幫你測一下90度垂直。
族長可是世界第四名的「藝人」哦!!peko
我得說這M1真的是一台「接近體溫」的晶片。我日常作業,怎麼處理資料都是28~38左右 。 會燙的…反而是擴展基座,不過手摸下去也只是溫熱的感覺,依我人體溫度計的判斷, 大約50上下。 ※ 編輯: KimomiKai (1.174.10.89 臺灣), 01/14/2021 22:59:31
擴展基座本身有3個影像輸出。 2個DP,1個HDMI 算上本身共有四個螢幕。但是都不能火力全開。
※ 編輯: KimomiKai (1.174.10.89 臺灣), 01/14/2021 23:54:56
我記得2k拉伸不是點對點欸… 還是我忘記後來的macOS有對2k做適性調配。 不過理應當是可以雙2k輸出。
沒錯,DisplayLink吃軟解能力,而不是硬解能力,所以會有約3%的負荷佔用,日常是感 受不出來,原因是…M1的效能核心和省電核心協調很好,造成幾乎都在閒置。 ※ 編輯: KimomiKai (1.174.10.89 臺灣), 01/15/2021 00:12:13
我後來再去翻了一下使用說明書 https://i.imgur.com/YAksu6X.jpg
‘’雙DP輸出可滿足4K 60Hz’’ 但是‘’再‘’接上一個HDMI,那個HDMI只會跑4K 30Hz。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 編輯: KimomiKai (1.174.10.89 臺灣), 01/15/2021 00:43:47
隔壁低卡也有一樓回覆我說為啥不直上CalDigit TS3。 不是… CalDigit TS3本身不支援DisplayLink技術呀,你在官網也找不到它在名單內。 https://www.displaylink.com/products/find? 你去看https://www.caldigit.com/tw/ts3-plus-tw/官網。 他很明顯的寫到它是走TB3總線輸出。 可問題是M1給TB3總線就只剩下一條,直接輸出是不能達成多螢幕擴展。 這就好比台灣的兩條縱貫高速公路,中山高已經塞滿了,你也只能透過國道三號進行“高 速”來回傳輸。不然你只能退而求其次利用“省道”來往返南北。 方法是有,不過就如同省道的限速沒有高速公路來得高,所以同理,走USB3.0協定頻寬一 定是沒有直接走PCIE的TB來得高。 ※ 編輯: KimomiKai (42.75.213.236 臺灣), 01/15/2021 09:20:32 忘了回覆旋轉螢幕的實測。 結論是:不行! 你按旋轉後,可以看到系統顯示器設定那邊確實有旋轉。 但是你螢幕無法延伸過去,會卡住。在那個螢幕沒辦法移動任何東西。 ※ 編輯: KimomiKai (42.75.213.236 臺灣), 01/15/2021 09: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