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 弱GRE&GPA GWU/WUSTL/Rochester/George

代PO 標題過長被咖掉 標題:[錄取] 弱GRE&GPA GWU/WUSTL/Rochester/Georgetown/ UIC/UTD/UCONN MSBA 上個禮拜順利拿到美簽才覺得一切都塵埃落定, 雖然背景普通,但還是有順利進入自己 喜歡的學校,希望我的經驗能鼓勵到正在申請途中的夥伴們!

(代Po) 理論物理(Theoretical Phyiscs)轉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的美國物理PhD學生 ,在PhD第三年結束重新申請的物理逃兵。 關於是否要寫這篇我是極度掙扎的,因為不想被認出來,所以有一些個人資訊會稍微更改 ,也稍微馬賽克了一些細節,不是故意要騙人,就是不太想被找到是誰>_<,也請認識的 朋友和同學高抬貴手不要起底我,感恩! 0. 前言 在昨天連續六小時的面試後,心裡大概有個底,感受十分複雜,因此整晚失眠回想過去近 十年在物理上的耕耘難以自己。今天收到訊息說U校系上已經做決定應該晚點會收到offer (一週後收到),事情終於告一段落,過去幾年的掙扎和不舒服是很難用文字描述的,我 的經歷有點特別,我絕對不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但是我絕對是少數運氣好的人,雖然有 點在意隱私,還是決定請朋友代Po將這一路過程與未來有同樣處境的人分享。 1. 申請學校/結果 Admission:U校CS Ph.D., UPenn MCIT Decision : U校CS Ph.D. (只申請了這兩家,U校為主要目標,MCIT是備案) 2. Education Ph.D. in Physics, P校 (incomplete) ◎ GPA: 3.8+/4.0 (因為2020 pandemic成績計算亂七八糟,沒仔細算,不太重要) ◎ 理論物理:高能理論、凝態理論、一點點數學 M.S in Physics, NTU ◎ GPA: 4.0/4.0/4.0 (Overall/Major/Scale) ◎ 一年畢業,保留學籍第二年用交換計畫去國外一個學長做博後的地方做研究 ◎ 因為知道自己半路出家物理背景不足,多跟了大學部專題老闆讀了一年碩士 B.S. in Physics, NTU ◎ GPA: 3.8+/3.9+/4.0 (Overall/Major/Scale) ◎ 10+門的研究所課 台大是4.3制,不過寫在CV上我都用4.0系統,因為和一些負責申請的老師聊過,4.0相對 平易近人好理解(原始成績成績單上都有)。 3. Standardized Test TOEFL: 100+(大部分學校在美國待超過兩年就不用托福) GRE: 320+(今年申請不用) 4. Publication 5+ papers in Theory number of citations 50+ 5. Presentation 一大堆invited talks(台灣、日本、中國、歐洲、美國),從國際研討會到系上的小 seminars都有。 6. Research Experience 1).Condensed Matter Theory 2).High Energy Theory 主軸大概這樣,圍繞著主軸有一堆projects,超過一半都沒work out,沒work out有一半 以上是我的責任,非常對不起合作者。 7.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 1 from research advisor (@ P校數學系做了1+yr reading的老師) ◎ 1 from BS and MS advisor ◎ 1 from collaborator 三個老師都自己寫,貌似寫得很強(汗 特別感謝這三位老師。 我跟了P校數學系這位教授做了一年多的reading,雖然表面上他不是我的指導教授,但是 其實也是我在P校最接近指導教授的存在了,當我跟他說我的意圖,他表示非常理解,並 且一口答應說可以基於我的表現寫一封很強的信讚美我在數學物理方面的能力,非常感動 。(後來和數學系的學生聊天才發現這位教授是系上非常powerful的教授,非常有名,推 薦信非常有用,真是非常幸運) 我也非常感謝我在台大的老闆,當他知道我在美國遇到的事情,第一時間就是從家中打 skype跟我聊了一下,然後對於我的遭遇表示遺憾,對於決定表示支持,非常感謝。 在申請過程中,因為一些意外第三位老師我是截止前兩週才詢問的,他還是非常樂意的幫 我寫一封很強的推薦信,並且說很高興看到我終於去做更快樂的事(?),並且在 deadline截止前凌晨四點上傳。 8. Awards and Honors Dean’s Fellowship, P校, USA Visiting Graduate Fellow Program, 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Canada Dean’s Award, College of Science, NTU, Taiwan Outstanding Research Award, NTU, Taiwan Oversea Research and Study Scholarship, College of Science NTU, Taiwan Best Theoretical Paper Award, Center for Theoretical Sciences (CTS), Taiwan The Presidential Award 9. Work Experience Teaching Assistant & Lecturer: 一大堆,超級多,大學部普物、生物物理、物理系大學部核心課、大學部進階課、研究所 核心課、研究所進階課...出國前出國後都做了不少TA,我根本是被TA詛咒的男人QQ Undergrad and 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 NTU 10. 申請心得 10.1 動機 這是我大學時就常常看的blog: 『對自然現象的喜愛與好奇是我 — 而且我想也是許多其他真正喜愛物理的人 — 學物理 的最初動力。 後來隨著知識的增長, 對物理規律所具有的壯麗、 優美及理性的欣賞更 加深了我對物理的喜愛。』 《轉行後的心路歷程》- 盧昌海 – 我感覺我是屬於半路出家的物理系學生,小時候貪玩沒讀太多書,大學第三年才開始修物 理系必修,因為認識了當時的助教得知讀博有獎學金才決定要出國。同時期,為了確定自 己對前言研究的熱誠,加入了台大前老闆的研究團隊開始做專題,運氣很好有一些可以發 表的結果,也因此更確定對科研的熱愛。 也是因為這樣的背景,我與許多優秀的同學相比,少了非常多年的浸潤,無論在物理上和 數學上,這對做理論物理研究的學生來說是很吃虧的,根基不扎實,常常都是研究用到才 學,對於許多題目的推進造成不少的阻礙。 我常常覺得「人能理解自然運作的道理到這麼細節的程度」這件事本身是非常驚人的。我 想我對物理科研應該也是真正喜愛,就算過程因為追逐這個目標吃了不少苦,和人討論物 理時還是會眼睛發亮、心跳加速,對於摸清複雜系統的結構和提出理論解釋這件事情特別 熱衷,我喜歡欣賞大師們有穿透力的工作,過去幾年大部分的日子都在讚嘆這些偉大的成 就中度過。 不過就算熱愛,我最後還是半強迫的離開這條過去幾年生命中的絕對主線,而且連學位都 沒有完成。 原因為何?我大致歸納如下: 1).家庭,為了一己愛好把家庭的責任拋一邊實屬不智。 2).自身程度不足,雖然沒那麼糟,但是也沒那麼好,在理論學家大環境萎縮的背景下, 我感覺我的上界有限下界無限。 3).出國體驗極糟,我讀博的學校幾乎扼殺了我對做物理剩餘的熱情。 首先,我當初想跟的老師不是沒錢收學生、人品極糟、或者跳槽去其他學校;再來, 系上非常不照顧學生,給予學生的資源和義務不成比例;最後,學校不挺學生就算了, 常常搞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讓(尤其國際)學生異常困擾,這些原因導致到後來對 於處於這個環境非常不快樂,更別說要專心做研究了。 4).因為2020疫情,系上的理論中心預算歸零,系上做理論的學生有些頓時失根。 我也是其中一員,在和系上的Grad Chair深談之後,我們達成協議他會動用資源再支持 我一學期,而我在這學期要找到下家 (有錢的指導教授或者去其他地方) 當時雖然我在跟數學系的一個教授做reading,但是數學系更窮,所以... 5).研究興趣的轉移 在最近幾年的經歷後,我的興趣漸漸轉到電腦科學、應用數學和機率統計建模的交集上。 6).基於5 很明顯我對物理的專注是不夠的,無論任何領域,無法全心投入是做不出好工作的。 這些原因都是精簡過後的結論,中間很多細節和脈絡都能獨自寫成一篇精彩的故事,為了 結整篇幅和閱讀的完整性,在這邊就不多著墨,我只想強調這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雖然 做科研的過程中激起我很大的熱情和興趣,但是過去起起伏伏對環境的掙扎和未來的不確 定性讓人非常窒息。 由上述原因,差不多在2020 Fall剛開始,我決定要離開program去申請UPenn MCIT轉行( 因為太座在UPenn工作,有學費減免),又之前有遇到一個U校CS的G教授表達他對我極度 讚賞,並且邀請我申請他們學校,因此當下我就做出了計畫: ◎ UPenn MCIT保底,進可攻退可守 ◎ U校當作樂透,有上當賺到,沒上不心痛 其中的明顯缺陷就是,我過去幾年的時間可以說是浪費(沒拿學位就離開),很多沒唸碩 士的同學都已經或正要從博班畢業,不過這也沒辦法,人生總是充滿各種無奈。 10.2 背景 我在出國前在學術方面可以說是極度幸運、極度順利,雖然屬於很晚才在物理領域啟蒙半 路出家,但是在物理系適應得非常好,除了成功在短時間內修完全部物理系必修加上十門 研究所選修,還把大三之前無出國打算的糟糕GPA拉了上來,並且在研究上有發表,並且 發表成果有被邀請到兩個國際研討會報告,這真的是非常順利。 在順利拿到碩士學位後,我拿了理學院的獎學金利用一年時間去國外見見世面,算是開始 讀博之前的Gap Year,在國外Gap Year我同時和當地的教授合作也和台大的老闆合作,這 段時間也是機遇不斷,這一年我獲得許多出去開會參加研討會的機會,包括去歐洲、美國 和日本,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貴人(包括後來的合作者),加拿大的理論物理中心PI( Perimeter Institute)和愛丁堡Higgs中心的主任分別對我頗為賞識,其中PI邀請我去訪 問並且申請讀博,也確實拿到了他們提供條件非常優渥的一年訪問計畫fellowship(包吃 住+機票+電腦),不過之後發生很多事情導致這條線沒有進行,也導致了非常不一樣的 結果。 我在國外Gap Year的研究就沒有之前那般順利,合作末期因為家喪提早回台而計畫被迫終 止,雖然在Gap Year將近一年於研究上並無發表,這個過程還是給我很多反思,其中改變 最多的是我對理論物理研究的想法,回台後我決定轉換研究領域由高能理論到凝態理論, 並且同時準備物理博士班的申請。很幸運,我在這一年到美國參加summer school遇到一 個在某理論中心做博後的學長在這時願意拉我一把一起做題目,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情,後 來他也幫我寫了一封強到讓我慚愧的推薦信送我去美國讀博。 10.3 轉機 基於前述的種種原因,我在博班第三年決定逃跑,一開始的規劃是申請CS碩然後走許多學 長走的路線:刷題找工作。 不過在我開始思考逃跑的差不多同時間,我在一個很偶然的研討會中認識了一個U校CS的G 教授,也就是我未來的老闆。他對於我過去關於數據的一些研究和看法非常感興趣,認識 兩年多的時間內我們聊得很來,而他也足夠感興趣到願意提供我一個去他那邊跟他一起研 究的機會,原本我的計畫是我先花一年把UPenn MCIT的課程上完補足CS背景再申請PhD, 但是他建議我今年直接申請。 10.4 申請過程 UPenn MCIT的碩士申請相對單純,把資料上傳即完成。 U校的CS博班申請極為艱辛,實在屬關關難過關關過。 1).本來六月開始有和G教授合作做題目寫文章,但是因為P校的助教義務和修課被壓著喘 不過氣(因為自覺可能要離開學術圈,跑去修了一堆離開學校的修不到的課哈哈),推展 極慢,因此在申請前沒有辦法把文章發表出來 2).十一月開始準備申請,有點趕,還好之前都已經跑過一輪,基本的材料都有,主要就是 更新和針對不同領域program的改寫 3).十一月中至十二月中,PhD在學申請PhD會遭受非常多質疑,被要求額外解釋(來回 20+email),過程中遇到的麻煩讓我感覺被刁難或歧視,後來以申請文件中加附額外資料 解決(被標示為特別的case) 4).十二月中,疫情使今年的申請充滿變數,連申請系統都異常的不穩定(遇到兩次,差 點完蛋),透過積極到處寄信求助解決(給系上、系統廠商、學院負責人...),最後 終於在deadline當天得到協助成功送出申請 5).一月底被私下告知我的案例特殊,系上教授傾向不收,主要的質疑點是我並沒有任何 電腦科學背景並沒有準備好讀CS博,據說U校系上因此特別開會討論(感謝G教授力挺), 對於我的case處境非常不正面(原話是「Definitely very negative!」),也因此聽說 就算願意給我機會也會有特別面試。 (當下的心情是非常沮喪的,雖然早知道是long shot,但是還是難免失落,並且對於未 來計畫瞬間有點茫然。) 7).二月初兩輪面試(2+6小時,都是臨時通知),第一輪面試問了一個Deep Learning相 關的一些數學理論推導,難點是教授故意用誤導性框架干擾我,並且從中觀察我解決問題 的能力;隔了約一週突然接到電話開始進行了第二輪面試,主要是確認我的背景、未來計 畫、企圖與決心,聊了一個小時後被邀請參與該教授的一堂課(兩小時)、研究生meetin g(一小時)和working session(不用package寫一個Neural Network Model,兩小時) ,結束後再聊了大約15分鐘。 8).第二輪面試結束後隔天收到信息說系上已經做出決定,應該很快會有消息,再隔幾天 收到admisson letter。 11. 一些一般性的建議 其實我沒有太多資格給申請建議,因為我在學術上真的做得很不怎樣,關於申請可以參考 許多學長的分享,不過我因為一些偶然的機會能接觸到審核申請資料的過程,這方面的分 享我相信是有意義的。 11.1 理論物理學生的一般性建議 人貴自知,不管我們投入這領域的原因為何,在開始投入之前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是什麼 料。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般人,我們先定義物理系的一般人如下: 1). 沒有獎牌 2). 沒有超前部署(正常是大一才開始修微積分、普物) 3). 沒有超過160的智商(這不好說,也不一定是必要,但是是一個很有用的條件) 首先,我們先從「競爭」的角度來解析身為一個平凡人做理論物理的勝算如何。 你必須要意識到你的「競爭對手」是上面三點的對立面,有獎牌、有超前部署、而且超級 聰明,通常還會超級無敵努力。舉例來說,上大學我大三的時候遇過一個高三的物奧金牌 學弟因為保送所以提早跟我一起修研究所的量子力學,而且貌似理解的比我還好,這是一 般理論物理常見有潛力的學生,而且還不少見,每一屆都大約會有3-5人左右(這個學弟 很可惜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沒work out,這是另外一個故事)。 知道自己是一般人之後,你必須要尋求自己的優勢(edge),也就我們必須思考是憑什麼 在這些極度努力、極度天才中脫穎而出,現實是殘忍的,大部分情況你沒辦法。舉例來說 ,台大物理每年第一名的學生在台大是top 1%,可是這些第一名學生跟中國的北京、清華 、復旦第一名競爭是否還是第一名這沒人敢說。如果再考慮美國那些大獎學金如Hertz Fellowship得主,台大物理第一名是否還是能在國際化的強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而最後找 教職時,這些狀元們(和他們的學長、學弟們)可能要一起進爭全美唯一的開缺。 從我認識的人和聽過的故事中,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要理解這種不容易很簡單,去查查最近幾年美國 top10 新進做理論物理的年輕教授背景 即可,我可以提供一些名單: ◎ Max Metlitski (MIT) ◎ Douglas Stanford (Stanford) ◎ Bogdan A. Bernevig (Princeton) ◎ Xi Yin (Havard,已經拿終生職,不過太有名了必須放) 可以稍微去調查一下他們的學經歷,然後靜靜體會「你必須要這麼厲害才能生存」。 這邊唯一的出口是,做研究畢竟不是修課,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如果可以從這本質上的 區別來取得優勢,那我們一般人可能還有一點點機會可乘。 也就是說,作為一般人,我們必須在研究上取得優勢(同時必須知道,上面那些超級天才 在學生時代研究也是做到讓人絕望的地步)。 可是理論物理的研究不比其他科研領域,理論物理的研究非常吃硬功夫(內功),基礎知 識水準不夠就是什麼屁都做不出來,這其實不難預期,畢竟理論物理要做的事就是從最根 本的角度去理解自然運作的道理,目標是把所有自然現在研究透徹到最小的級別。我記得 我剛轉入物理系時,我寫信問了劍橋大學的David Tong,問他說根據我這樣一般人的條件 要怎麼在這個領域生存,他給我的回覆是:「Learn core courses as good as you possibly can.(盡你最大的努力把基礎課學好)」,所以要搞好這領域的研究,前提條 件是堅實的基本功,這是在這領域有頭有臉的教授給的建議,值得參考。 所謂基本功就是物理系的四大力學,有辦法的話盡力越早修完大學部與研究所的四大力學 並且都獲得A+的成績,對於理論學生的額外必修還有量子場論還有各領域的Introduction 課程。(基本上要達到類似劍橋大學PartIII碩士課程的程度。) 基本功怎麼練?多讀書、多寫習題、多問問題,並且練習問有意義的問題,現在網路資源 太發達了,基礎課學不好沒太多藉口。 在有基本功之後,我們就可以去做一些研究專題看自己對這些東西是否擅長、是否喜歡, 還有確定自己的品味(taste)如何,過程中培養重點是能力、品味和直覺。 物理直覺很常聽到人在說,頻率高到像是髒話一樣,實際上問人是什麼對方通常不容易直 接用文字描述,對我來說,物理直覺是對物理深刻理解之後的一種穿透力,物理直覺好通 常代表比一般人更容易看清楚整個問題的大圖像和複雜數學語言底層的物理性質,基本上 是一種還沒開始做就知道問題答案長什麼樣的能力。 扯遠了,讓我們拉回在研究上尋求優勢的主題。一般來說,再開始做一些研究專題後應該 可以更了解自己是不是這塊料(我承認這個過程指導教授和環境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如果你從這個過程中確信自己有點優勢和興趣,那你可以嘗試讀個博班。 申請理論物理的博士班是眾所皆知的非常困難,若要去好學校的先決條件是一個非常強的 申請package,所謂強的package: 1).在國際知名大學讀大學部 (很抱歉,對大部分美國學校台大物理還不算是國際知名的物理program) 2).有接近完美的GPA 其中核心的物理和數學課程、研究所課程都要想辦法取得接近A+的成績 3).研究經驗和發表 (有在期刊上的發表最重要,這能明顯把你和其他申請者區分開, 而且會直接影響你的推薦信強度) 4).強推薦者寫的強推薦信,盡量三封推薦信都要超強 (何謂強推薦者和強推薦信後面會談) (剩下博班、博後、和教職的難度金字塔那些屁話我就不提了,走到這步應該早就查清楚 這些才對,在對物理的熱愛之前這些現實考量的順位常常都會被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放到非 常後面,不過我相信多去調查大神的成長背景故事線能有效把人從一頭熱拉回現實。) 以上都是「最佳化的」建議,而人生的難點就是大部分情況都不屬於最佳化,之中怎麼安 排與選擇就是每個人自己的功課,根據我自己一路走來的經驗,我誠心推薦大家妥善安排 與規劃,不要心存僥倖。 最後,我建議做一個好人,學術界已經很辛苦了,比起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做一個好人更 重要。 怎麼做一個好人? 公平的對待每一個人並且保持隨時自省的警覺,堅持做對的事,就算是比較困難的事。 註:關於理論物理這方面很多人(包括教授)都有一些建議,但是我感覺年輕教授的建議 相對可靠些,我們必須意識到給建議是不用出成本的,因為人生是你的不是他們的,仔細 聽謹慎評估採納才是上策。世界很大,多看看英文的資訊可以開闊很多眼界。 *** 11.2 CV 要注重「經歷的累積」,不是過分的汲汲營營,而是盡量把所做的事情用能被檢驗的形式 記錄下來,其中重點是「個人呈現的完整性」,要盡量使你寫在申請材料上的內容可以正 確的呈現你這個人。所謂正確的呈現不是誇大或者說謊,是善於表達自己的優點的同時隱 藏自己的缺點。至於呈現的內容就是日常的累積,其根基是踏實地把每件事情做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research experience和publication,如果有發表盡量要請合作者寫信 背書強調你在其中的貢獻。 11.3 SOP 雖然網站上寫SOP最重要,但是我感覺SOP沒有很重要,因為我的case評審教授只看了CV, 他說:「SOP就是編故事,每個正常智商的人都可以編一個聽起來不錯的故事,所以看的 意義不大」。 (感覺上應該不是每個評審委員都是如此,所以應該還是要用心寫。我過去幾年看過不少 同學和朋友的資料,基本上都很容易有不少改進的空間,至少英文要給母語人士修過。) 網路上關於SOP撰寫的資料很多,我推薦可以參考 ◎ Philip Guo的「A Five-Minute Guide to Ph.D. Program Applications」 ◎ Andy Pavlo的「怎麼撰寫一個很糟的SOP文章」 ◎ Mor Harchol-Balter的「SOP guide」 其中強調許多我非常認同的重點,精簡如下: ◎ 要知道平均而言評審教授不會在你的SOP上閱讀超過三分鐘,所以務必要把內容精簡化 ,不須重複太多CV上已有的內容 ◎ 最重要的指標:研究深度與密度 ◎ 避免kid genius形象營造(除非你真的是,就算是,也可以用大學部的表現做更好 的呈現) ◎ SOP內容要和推薦信內容相呼應(推薦信盡量不要自己寫,自己寫其實是看得出來的 ,一旦被懷疑整份申請資料很可能會直接被丟垃圾桶) 而我的SOP結構如下: 1).第一段用一句話描述背景,並且簡單明確的說出想要做什麼研究 2).第二段細節描述背景,學經歷 3).第三段描述我過去在理論物理的研究經驗,並且強調從中的收穫和未來目標的連結 4).第四段描述我的打雜的經驗,強調與工程師合作開發產品的經驗 5).第五段整合說明為什麼申請、為什麼我是good fit、為什麼我離開原本的PhD program 6).第六段提及有興趣的研究領域和教授名 基本上對CS博班申請而言,我的SOP就是笑話,因為在官方紀錄中(修課與學位),我完 全沒有計算的背景,若沒有貴人G教授相助,我申請CS PhD本身其實是毫無希望,不過這 種際遇可遇不可求,屬於特例,有存在的價值,但是缺乏可複製性。 雖然缺乏可複製性,但是我還是建議每個人重視自己身為一個獨特個體的事實,尋找自己 的熱情、托善的規劃,不一定要走人多但是自己不喜歡的路(注意!缺乏妥善規劃就算成 功也只能算是運氣好的生存者偏差),天份會帶你去你該去的地方,但是熱誠才能決定你 走多遠。 在我的例子,我明顯是缺乏妥善規劃,過去的我對於做解析解過於執著,非常挑食,幾乎 沒有接觸任何計算的課程或者題目,這在這個時代對於有志於理論物理的學生來說是非常 糟糕的安排,有辦法請避免。 11.4 推薦信 強的推薦信有兩個面向:推薦人和內容。 有國際知名度或國際connection的推薦人很重要,尤其對台灣這種英語非母語的孤立海島 國家特別重要。再來就是推薦人的職位,請盡量請「教授」寫,理論上越資深越好(不過 年輕的superstar也是非常好的),千萬不要請「助教(TA)」寫。 內容強的推薦信一定要有研究深度,沒有提及研究的推薦信很容易變成介紹信。所以其實 推薦信的重點還是做研究,扎實地把每個步驟做好就會比較容易得到好的推薦信。 11.5 題外話 每一個步驟本質上都是競爭,修課是競爭,找專題教授是競爭,做研究是競爭,申請是競 爭,一連串競爭其實也是一連串的篩選,有時候早點被淘汰不一定是壞事,只是代表緣分 不夠而已,如果太在意結果可能會讓過程非常不快樂,又如果連過程都無法享受,做物理 可能毫無樂趣可言。 11.6 我的申請結論 由我的例子可知,助緣貴人的幫忙在整個申請環節中重要性是最高的。這也是最難複製也 最難操作的條件,極度依賴運氣,也因此申請博班除了申請package要達到一定threshold 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隨機性。 而我自己回頭看,會有這樣的機遇,主因還是過去的自己在有興趣的領域持之以恆地耕耘 累積能量,等機會到來再一次爆發。所以若真要說,依賴運氣的條件並不是申請中操作的 重點,平常妥善規劃、一步一腳印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可能是務實面最好的操作。 12. 心得 唉,內心感受非常複雜,我想所有走過這條路的前輩應該曾在某個當下有著這樣的心情。 『那年回國, 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站在杭州的書店裡卻不知道該買什麼書。 我幾乎本能地 來到自然科學類的書架旁, 卻忽然感到一陣茫然。 不做物理了, 我還買物理書嗎? 離 開了物理的我就象一株被連根拔起的樹, 失卻了重心, 那是一種飄零無根的痛苦感覺。 』 《轉行後的心路歷程》- 盧昌海 – 我來美國這幾年,每學期都會在Amazon買三到五本物理或數學的書,零零總總這三年也累 積了二三十本,加上我從台灣帶來的書總共應該超過五十本物理相關的書,自從決定不做 物理之後,我常常還是習慣性的在Amazon上逛書並且加入購物車,只是再也沒有下單結帳 。 以下這是我告知一個老師近期發展後他的回覆: I can well imagine your psychology, a feeling of excitement for the new future perspective and sadness of leaving theoretical physics that you love so dearly behind at the same time. But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invariant in time, every path will enhance the next turn as long as you you have put your heart in to each path. I am sure your devotion to theoretical physics will become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in your pursuit of computer science, which will be different from all others. 與我所說「扎實地把每個步驟做好,並且享受過程」頗有共鳴,與大家分享。 *** 以上是我這次轉領域的申請過程分享,許多細節都為了篇幅與結構考慮而省略,實際上的 波折和不舒服遠比文字敘述的強烈非常多,有非常多個當下讓我感到沒希望了,可以是我 目前有限的人生經驗中聽過申請最麻煩的例子。 Life is full of unexpected twists and turns. 會走到今天這種結果絕對不是我當初能預料的,無論這個當初是一年前,或十年前。 雖然看似申請成功,但是我可以預期缺乏計算背景的我在未來會遇到非常多的困難,只能 繼續努力了。 特別感謝我過程中幫助的朋友們、師長們、合作者們,大恩不言謝。 也煩請各位知道我是誰的同學朋友們別起我的底哈哈,萬分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4.61.190.51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613349267.A.2D3.html ※ 編輯: anonym48 (24.61.190.51 美國), 02/15/2021 08:39:54

fy851208: 推 02/15 08:52
peterqlin: 恭喜 02/15 09:15
kinoga: 推 02/15 09:22
alex7912: 恭喜 峰迴路轉何嘗不是人生風景之一 祝你研究順利 02/15 09:26
Eriri: 早點看開也未嘗不是好事 02/15 09:34
Eriri: 雖然我不覺得5跟6 跟做不做物理必然得要有甚麼關係 02/15 09:35
Eriri: 興趣多元 不夠專注 也不代表不能在物理做出好工作 02/15 09:36
Eriri: 說到底 在台灣的環境 出國前很難對在美國讀理論物理PhD要面 02/15 09:37
Eriri: 對的一些非己力能克服的地方有心理準備 最後就是常常看運氣 02/15 09:38
storyl39312: 謝謝你的經驗分享 02/15 09:40
Eriri: 不過 我看到的是 無論當初抱持怎樣的心情離開 最後都會過的 02/15 09:40
Eriri: 很不錯的~ 02/15 09:41
Eriri: 我只看過因為繼續做物理而身心俱疲 沒看過任何轉行後如此 02/15 09:43
ignorant: 推 謝謝分享 02/15 09:53
alfree0714: 推 謝謝分享 02/15 10:27
Eriri: 然後 以你的標準 特別是你舉例的那幾個物理學家的等級 02/15 10:34
pizzaguy: 看到眼淚都快掉下來 02/15 10:34
Eriri: 物奧獎牌也只是能算是一般人的層級而已 02/15 10:34
Eriri: 台灣九零年代就參加物奧 到現在也只有一個國手成功在北美找 02/15 10:35
Eriri: 到教職 你舉的那幾個例子 難度都太高了 台灣十年出不了一個 02/15 10:36
Eriri: 其實以前不用像你舉的那幾個例子 也能找到教職啦 當然現在 02/15 10:37
Eriri: 整個美國是越來越難… 02/15 10:38
Tim2010130: U 校到底是啥? 02/15 10:50

※ 編輯: anonym48 (24.61.190.51 美國), 02/15/2021 10:59:34

ntb: 寫得很好且引人深思,感謝分享! 02/15 11:02
nbajack: 推 02/15 11:05
ryan414133: 加油 02/15 11:17
expiate: 我花了近十年時間在學術研究路上,最後也是黯然退出。希 02/15 12:10
expiate: 望能減輕你心理上的壓力,祝你未來 CS路上順利 02/15 12:10
Teeeery: 推 祝你一切順利 02/15 12:40
pornstar: 物奧數奧很多後來檢角的,例如最近有個MIT前數奧國手 02/15 12:48
pornstar: 槍殺情敵後逃亡 02/15 12:48
TheTruth44: 推 02/15 13:22
jaids: 同樣轉領域 認真推 02/15 13:38
NTUEE2CS: 好奇原po有想過CS PHD畢業的規劃嗎? 02/15 13:50
upkai: 推 02/15 13:50
NTUEE2CS: 可能是我多心了,看起來好像是在說CS PHD比較好讀? 02/15 13:50
qazwsx199786: 推 但我在好奇U校是? 02/15 13:51
NTUEE2CS: UIUC? 02/15 13:55
x013x: 很神奇,不過原po必須要繼續努力,才剛開始而已,除了數學 02/15 14:07
x013x: 物理外,可能大學生隨便一個都比原po強,資格考肯定也是大 02/15 14:07
x013x: 難題,能不能撐過還不知道 02/15 14:07
ownmylife: 物理推 02/15 14:09
ilycychien: 推分享 但校名代號看了很難理解 給箭頭 02/15 14:15
wamos: CS資格考都很放水 上面幫原po擔心的多慮了 02/15 15:43
NTUEE2CS: 有都放水嗎= = 樓上是讀哪間CS PHD? 02/15 17:23
lpk8610fe: 哎 同為物理人 知道自己的實力跟別人差距太大 也想放棄 02/15 17:48
lpk8610fe: 了 02/15 17:48
kcbill: 推個 02/15 19:52
andy5656: 推 02/15 20:57
gout005: 推 02/15 21:38
PLUDO: 同樣物理轉cs推 02/15 22:38
MorganLee: 推 02/15 23:00
jimmyhsiehyc: 能分享這種過程就是推 辛苦你了 這真是一篇好文 02/16 00:10
joshua24: 好文給推 02/16 01:06
Sulstan: 原po可以參考Michael Cai的經驗 02/16 01:15
mmonkeyboyy: 現代的CS PHD資格考很少用畫線過人的 是好很多 02/16 02:07
fablife: 推 優秀認真的人才轉哪都行 02/16 02:21
vanigo: 原Po好勇敢, 做了選擇, 就努力往前走, 加油! 02/16 02:39
j1a0m0e4s: 謝謝分享,祝未來快樂 02/16 03:02
UK5566: 推 02/16 06:21
unmolk: 文字傳遞的情緒很動人 02/16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