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___ _ | _ | | ●◆ | |_) | __ _ | |__ _ _ | _ < / _` || '_ | | | | ◆ ▲
[公告] BabyMother板規∞違規刪文詳閱附錄
感謝這篇文章的介紹, 讓我想起這本書一直在圖書館排隊, 沒想到有線上版本可以借, 馬上把它看完了, 作者的文筆很好,閱讀起來很順很有條理,不會艱澀難以理解, 感覺就像閱讀多段小故事的形式。 非常推薦大家閱讀一下, 我自己正處於親職焦慮的茫然中,亦曾考慮移居宜蘭讓小孩念華德福, 在裡面找到許多合適我內心的感受與疑問, 同時可以了解自己同溫層以外的家庭, 作者以十分客觀的角色書寫台灣中產階級、勞工階級, 城鄉間的各式家庭現況,沒有很多教養書的「應該」,沒有批判亦沒有解答, 摘錄書中一段總結與改變章節中作者溫暖的句子, …如果你是優勢家庭出身的孩子,看完這本書或許會驚覺:「啊,原來父母為我 做了這麼多!」我們視為個人天賦或努力的成就,其實有許多建立在家庭出身的 優勢,當然,我相信你自己一定也很努力,但有很多像我們一樣努力的人,他們並 沒有類似的機運,因而在遇到某個瓶頸時滑落了,請你記得,形式上的「公平」, 並不是實質的平等。 對於所謂「人生勝利組」來說,舊英資源和階級優勢提供了社會流動的入場券, 但這樣的位置也構成視野的阻礙,讓我們看不見人們差别的處境與際遇,透過閱 讀這本書,我希望讀者們能產生的是「同理心」,而非「同情心」,不是同情不幸 、可憐弱勢,而是能透過分析與比較,「看穿」結構與社會不平等的作用,進而反 思自身的經驗,在生態多元的菜園裡成長,我們才能欣欣共榮。….. 我想在媽寶版上有時會出現一些徬徨的父母上來詢問的文章,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從片面字句中知道背後的故事, 此時若可以多一些溫暖,而非指責, 若只是站在高點,單單指責父母不努力不做功課不多付出, 對於該家庭來說亦無任何幫助, 作者也指出很多時候「選擇」是建立在背後的資源和金錢上, 並不是所有家庭都有同樣資源進行選擇。 會上來發文詢問,不也是一種尋求幫助的努力嗎? 感觸很多,但簡單與大家分享一點讀後心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40.2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11561552.A.B67.html ※ 編輯: CynthiaLin (111.240.40.208 臺灣), 01/25/2021 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