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劇情片《咒》《哈勇家》《智齒》《白日青春》
[情報] 2022 第59屆金馬獎 入圍名單&入圍統計
美國殺人魔(American Psycho),一部二十一年前的變態老電影。 電影中的片段用緩慢的速度敘述著暴燥的Patrick Bateman,身處在投資界裡個體模糊的 群體中,主角動不動戴起手套說我會殺了你,但最後的高潮是在電影接近結尾才開始。 冰箱裡噁心的人頭、掛著的屍體沾滿紅色的血液、拿起武器對著女生的頭準備下手、 在酒杯裡面下藥等,當然值得一提的是3P裡自戀的陶醉在肌肉的美感。 很明顯地殺人並不是幻想的症狀,主角有的是暴燥與無法控制的殺人慾望,以及想要自白 得到解脫卻又懦弱於面對現實,只能在筆記本中畫出來,令人想到《小丑》絕望的自白: 「我希望我的死亡,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在鏡頭語言中筆記似乎有意味著壓抑的自白 ,對世界的呼喊。 這個病態的角色像極了吉良吉影的原型,然而核心價值的差異在於:吉良吉影甘願淹沒在 人群中,追求在人海裡面過著安穩平靜的生活;Bateman則是不甘於被稀釋在相同的人群 裡,對於自己的存在感是一種既欲揭穿卻需隱瞞之矛盾,也引發了兩種不同的下場。前者 最後被抓出來,被迫用自身戰鬥能力抵抗、逃脫;後者想要以自白自悔的心態等待世人定 罪,卻意外讓人清理掉了犯罪證據(同時也是自身存在的依據)。 追求自我存在感(ego)的課題儼然成為了精神健康的指標,狂妄者因無人知曉鬱鬱寡歡、低 調者因眾人矚目而心煩意亂,難怪孔子曾言:「不得中行而與之」,找不到一個中庸之道 的人啊!整體而言,電影裡官能的強調與慢節奏的拖累了文本意義,然而這種對精神病的 反省卻依然是每個個體需要面對的課題。 孤僻者必須面對人群的議論與眼光,社交者也得懂得孤獨的滋味與悲涼。 如果我有一座冰箱,我會把《美國殺人魔》冰進去。冰凍在心靈角落的一份內臟。 以,冷藏的人生態度,延緩必然的自我崩壞。 意味不明的成分稍多,總分4.1。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0.255.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11847130.A.E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