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秋刀魚打成果汁你可以嗎?

如果是熟的秋刀魚 還算認知裡可以吃的食物之前yt 有推薦到日本健美選手 北村克己的飲食看了一下發現還蠻屌的 推薦給大家https://youtu.be/EgkRXN6LXzg我不懂日語 看圖說故事

https://imgur.com/undefined
目前絕大多數的阻力訓練計畫,不論目標是肌力、肌肥大、爆發力等,幾乎所有訓練計畫
都是使用__% 1RM為強度單位和前提去做設計,這種以單下最大反覆次數百分比(PBT,
Percentage-Based Training)的去規劃重量的標準方法簡單方便,容易計算、規劃與紀錄
的特色讓這種方法蔚為主流,是現在不論是在運動科學界還是實際健身房內最常見的課表
規劃方法,但最近越來越多人指出這類在訓練前預先設定重量的訓練計畫在執行上可能會
有一些缺陷,舉例來說:
1.測試1RM當下的狀況和測驗環境與標準會大大的影響後續訓練的規劃,因此如果測驗時
的技術、環境或測驗標準不佳和有特殊狀況(沒睡飽、精神狀態不好、情緒不好、有特別
服用補劑等情形)的發生,這將大大地影響到1RM的成績。

2.每天的體能狀況其實都會有差距,受到訓練以外的許多因素影響,包含飲食狀況、肌肉
肝醣存量、水合狀態、前一晚的睡眠品質、心情、精神狀況、壓力、訓練以外的勞動量、
身體對先前訓練的恢復狀況等等,都會導致絕對肌力在每天其實都會有變動。

3.大部分的訓練計劃都是一次預先規劃約至少6-8周,但在一樣的訓練期間內,每個人對
於訓練的成長幅度也不一致,因此預先設定的重量應因人而異,預先設定規劃的重量對訓
練者來說或許會高估或低估。

4. 用1RM來預測及規劃後續訓練,可能會與實際情況有些落差,因為透過最大肌力去預測
次最大強度下動作的實際操作能力其實有著相當大的個體差異,例如:A和B兩個深蹲1RM
都是100公斤的人,但操作75公斤深蹲時,A或許能蹲17下,但B或許只能蹲12下。
https://imgur.com/X04rHrk
https://imgur.com/8Uu9kfC
因此,基於以上各種原因,越來越多人開始提倡透過根據每次訓練的狀況不同而去將訓練
強度自主調節的方法作為訓練計畫的強度依據,而自主調節強度的方法主要分為兩種:
(1)主觀的自覺強度(RP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或保留次數(RIR,
Repetition in Reserve),透過訓練當下的主觀感覺去判斷訓練強度 (2)客觀的速度遞減
閥值(VBT, Velocity Loss Threshold),透過儀器去檢測每下動作的速度和第一下或平均
動作速度去檢視目前的強度,舉例來說,握推時能將槓鈴移動的越快代表當下重量的強度
越低,反之亦然。
https://imgur.com/f83U0UF
https://imgur.com/Wm17BBF
但究竟哪種訓練方法比較好呢?是按照預先設定好的重量按表操課還是根據每次訓練狀況
主觀的感覺或客觀的方法調整重量?
https://imgur.com/A4tLHEz
今年一篇新的系統性回顧(Systematic Review)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 (Hickmott
et al., 2022)調查了透過身體感覺(RPE)或檢測動作速度自主調整訓練重量和預先設定重
量兩種訓練方法的影響,結果顯示自主調整訓練重量的方式和預先設定訓練強度的課表效
果差異不大,甚至自主調整強度及訓練量的訓練方式略優於預先設定訓練強度的課表(但
統計上不顯著)。

https://imgur.com/LjfrW46
個人心得:該篇研究僅收錄有超過一年甚至兩年以上重訓經驗的年輕人,實務上我認為新
手階段應選擇預先安排強度(例如:40公斤深蹲*8下*3組)的訓練課表,因為經驗不足時
很難透過主觀的RPE或RIR去確認實際能力與能操作的重量,而已有充足訓練經驗者,則可
以透過兩者結合,舉例來說,預先設定大約的強度90公斤 85% 1RM 握推4下3組,但當天
如果感覺RIR或RPE較平常輕鬆可以自行提升強度到92.5或95公斤,反之狀態不好將強度下
調87.5或85公斤,也可以直接多做兩下或少做一下,自主調節,如果有閒錢搞紅外線或測
速設備,也可以透過每下的移動速度用客觀的數據去直接做重量的調整,但這就講求更多
的實務經驗與背景知識了。

References:
Hickmott, L. M., Chilibeck, P. D., Shaw, K. A., & Butcher, S. J. (2022). The
effect of load and volume autoregulation on muscular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ports medicine-open,
8(1), 1-35.


愛丁堡/台北 劉教練, Jeff Liu
https://imgur.com/2sW2EWo
https://www.instagram.com/jeff_liu_0801/
https://www.facebook.com/tpe.coachliu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43.23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58764025.A.19B.html

rax0010205: 誰有哪個閒錢 07/26 05:15
mirroshadow: 第一張圖網址錯誤 07/26 06:39
line6sorrow: 國外滿多舉重愛好者會用path tracker 07/26 07:27
line6sorrow: 這類可以用相機追蹤槓鈴軌跡的app 07/26 07:27
line6sorrow: 不只記錄軌跡也能記錄動作時間 07/26 07:27
line6sorrow: 不一定要用紅外線或專門的儀器 07/26 07:27
wtsph: PBT算是當下的評估,老手應該都可以作的貼近理論,新手的話 07/26 10:10
wtsph: 差異就蠻浮動的,我都用15RM轉6RM再轉12RM 不過通常推估6RM 07/26 10:11
wtsph: 常常是8RM的值…作到第三第四組才變成6RM 07/26 10:11
jimluvssally: 推 07/26 13:00
www54500: 推 07/27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