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真相網誌版:https://osakaleo.pixnet.net/blog/post/353849653 之前去嵐山玩,有搭過JR和公車,就是來沒搭過嵐電。 這次一樣有安排嵐山行,就想說來搭搭看嵐電好了。 嵐電是路面電車,所以搭起來別有一番風情! 而嵐電嵐山站的位置,就在嵐山很熱鬧的地方(渡月橋附近),
[分享] 日本 搭嵐電前往嵐山
(中央社記者洪學廣、王淑芬高雄27日電)舊火車站高雄願景館準備要回娘家了。2002年 搬遷近19年後,高雄願景館將在今年8月啟動歸寧返回市區中軸線,繼續扮演文化傳承的 角色。 隨著高雄市區鐵路地下通車、站區工程近完工,高雄願景館(帝冠建築)將在8月回娘家 ;時隔19年對高雄人是一段寶貴的歷史記憶,更是城市門戶的大變身。 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上午視察中博高架橋拆除工程,順道巡視高雄願景館。他呼籲施工區 域勿違規停車。目前拆除進度截至上午已達10%,預計今天拆除進度可達15%,有信心能在 預定工期完成。但因今天也是噪音高峰期,要請附近住戶體諒,市府也有安排6分鐘一班 的接駁車。 林欽榮說,願景館新址將是中山路與博愛路的中軸線,可遠眺高雄85大樓並對準海港,極 有紀念性。 他說,願景館遷移工程原擬明年1月啟動遷移,經努力決定提早於今年8月啟動。鐵道局為 求挪移施工精準定位,前館體需先第一階段頂升,補強基礎後進行第二階段頂升到預定高 度,再往北挪移4.8公尺,之後再往西挪移57.86公尺到定位點等,預計明年1月完成定位 及封固。 高雄車站「帝冠建築」是日治時期的新高雄驛,當時為配合大高雄都市計畫所新建的鐵道 車站,於1937(昭和12年)8月整地,車站主建築於1939年動工,1941年6月20日竣工啟用 。高雄市文化局已登錄為歷史建築。 車站主體採用與日本傳統大寺廟和貴族家庭專用的「唐博風」式攢尖頂屋頂,內部為西式 格局,整體是和洋混搭建築,被稱為「興亞帝冠式」。「興亞」強調東方建築風貌,屋頂 仿唐朝建築的四角攢尖頂,遠望整座車站宛如戴了一頂大帽子,故稱為「帝冠式」建築。 新高雄驛是區隔舊高雄驛(即高雄港站)的運輸量,後來因為經濟、交通地位日趨重要, 成為南台灣鐵道旅客輸運的總樞紐,並帶動高雄市快速成長;也見證了高雄市的城市繁榮 與演進。 2002年,因為配合捷運工程及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決定保留具文化歷史意涵的建築 ,以拉縴等工程平移82公尺至原台汽客運停車場暫時保存;時隔19年,鐵路地下化工程近 完工,帝冠建築將再遷回原址。 尤其,配合車站的遷移,歌手辦桌二人組和李炳輝還創作了「再會啦!車站」這首歌曲, 由前市長謝長廷及當時的市府首長管碧玲、姚文智、林欽榮等人合唱,字字唱出高雄車站 和民眾的情感及一路走來伴高雄人成長的故事。 昔日擔任高雄市工務局長的現任副市長林欽榮有感於和高雄車站情牽19年奇幻之旅,接連 在臉書(Facebook)發文「改變的高雄 不變的門戶—今昔對照19年的高雄車站」,他說 「不知道是我在等她,還是她在等我」,暌違19年,終於又彼此重逢。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102270074.asp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52.6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614427866.A.E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