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沒批踢踢帳號,故代po 以下第一人稱: 各位板上的大哥大姐們好,小弟想報考明年的ics組,因為考台聯幾乎都會看書審(目前系排約60%) 但在ptt跟板上很少看到心得文(私校往上考的部分) 所以想來這邊請教一下有經驗的學長姐分享書審分數大概落在哪
[請益] (代po)私校書審分數
主要是想做個紀錄,也順便想給一些想考電子丙或甚至外來要走固態組的人一些建議 參考價值不見得高@[email protected]請小力鞭 一、背景 公館大學材料系、應屆生。系排26/59。GPA 3.6 上大四真正考慮出國或者面對研究所申請時才發現以前覺得成績不重要、學到甚麼理解了 甚麼會甚麼才重要的自己很傻很天真。 本身很喜歡數學跟物理,討厭背科、學習有嚴重的偏食現象。 二、成績 只有台大電子丙 -正取- 電子學(E) 51.00 近代物理(含半導體物理) 74.00 英文(A) 56.00(加權後14.00) 口試 96.50 ->正取3(已放棄) 三、準備狀況 敘述可能會有點亂、主要還是照著時序、一方面也是按照心境心路歷程之類的。 A. 電子學 真正決定投入半導體物理是在大三上修完系上必修的簡易版半導體物理後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 主要的轉變是一方面真的很不喜歡學習跟記憶很多性質(本科系的內容)、 二方面學習半導體物理時的快樂可以說是大學時最幸福的時光之一, 其餘就是學普通化學(其實是簡易版的量化)、微積分、 自學劉明昌那本工數的時光, 所以在4月就花了一千多塊買了林昀整套的微電子學,但電類知識幾乎是0, 所以即便有些人說林昀講得很囉唆我還是看不懂@@ 對人生目標也還是迷惘啦多多少少。 好不容易到每年最期待的長假、 我便花了一個禮拜把Irwin電路學從第一章讀到傅立葉轉換前。 然後接著花了三個禮拜把Smith電子學中文書自學到差動放大器那裏(第七章完), 過程中每個章節都會把做筆記(用電腦打,word+小畫家修圖修得很開心)。 這樣就渡過了7月中到8月中了吧大概,每天的作息就是早起健身房、 回來吃優格練後餐、 然後開始讀書讀到中午, 吃個飯陪家人看個劇就繼續讀到傍晚。 Smith的題目也沒寫太多,寫的時候也是詳解放一旁隨時救援, 雖然看到版上很多人會幾刷題目覺得很可怕@@ 但可能不夠聰明看到很多例題都不會寫XDDD尤其設計題, 所以只好透過理解詳解的思路來去建立解題架構。 然後隨著快開學了,事情開始變多、不能每天宅在家看書, 所以真正讀完第八章差動與多級放大器已經九月中開學了。 而在那之後電子學就沒在碰過了、重心轉回到半導體物理上, 直到考前才花幾天大概讀讀筆記、 也不是說不想複習而是不太知道怎麼準備(遮臉)、 比起太多EE本行出身或考比我高的學長姊, 我學電子學的方法實在不值的參考。 喔還有一件事,範圍要看清楚@@ 我直到放榜才發現電子所推甄網站上有公布命題範圍, 當時靠著想像力覺得固態用不到所以不會考那麼多電子學就讀到第九章開頭而已, 其實記憶體、邏輯閘電路也有稍稍涵蓋, 想起今年看到考卷上出現叫我畫記憶體電路時我直接傻眼(上個月有補起來就是了) 學習過程我覺得一如很多PTT上的人說的, Smith寫到後面有些內容有點不知所云,偶爾也會跳步驟或偷用些概念 (例如我當時有花一個下午想懂他短路轉導的概念跟公式是怎麼拍腦袋拍出來的) B. 近代物理(含半物) 近代物理的自學我當時是買了程雋的近代物理學來看, 系上開的近代物理也不是很在意數學@@(主要是性質理解的感覺), 而時間點大概是在大三上(前年9~12月)。 這科也是當時自學完就放置沒碰過了,所以今年考試時前幾題我有些實在忘記推導所以寫 一半而已=/ 想說的主要是半導體物理吧。 完全出自於興趣,我在修完系上開設的「簡易版」半導體元件物理後, 我曾花了2~3個月大概把通勤時間用都去讀Neamen, Streetman固態電子學原文書。 把有趣的圖、學習到的觀點整合到以前打的半導體物理筆記中。 後來大四上(9~12月)修了電子所的「金氧半電容元件」, 主要內容就是介紹MOS與一些MOSFET, 也是出自於熱愛所以有把修課筆記整合到上面提到的半導體元件物理電子筆記中。 該門課真心大推,更多的內容可以參考在NTU_Course版上之前打的 「109-1 胡振國 金氧半電容元件」 考研前的寒假前期則還在讀一些奈米電子學的內容、 考前則是有再複習一次一些公式@@ C. 英文 還是感謝飛哥英文當年為我打的基礎, 讓我考完指考後沒甚麼碰英文還是勉強看得懂題目(?) 我還是覺得英文難度很迷, 單字題很多單字沒看過, 後面克漏字跟閱讀測驗卻有很高中英文的感覺。 但也其實好像考到幾分達標就行了(?) D. 雜談 或許有人看到這裡覺得有點不知其所以然,我也不太知道我在說甚麼(?) 主要來說,我自學的主要流程如下: 1. 逐字逐句閱讀並理解課文,看不太懂多少會糾結,但是可能就跳過或查資料 2. 讀的過程會以不同顏色標出章節大綱或者標註重點、寫下重點, 讀完一個單元最晚一章後會做簡單重點整理,方法可以參考「費曼學習法」 3. 多去跟朋友轟炸說自己學了甚麼好有趣(???) 把這些內容以一些很簡單的概念或故事講給別人聽, 很多概念是可以相互套用而且很直觀的。 前者例如MOSFET跟BJT很像可以一起用、後者如DIBL可以用薄厚木板擋水來想, 雖然人家不見得有興趣想知道XDDD 其實到現在電子學我到現在都還是笨笨的, 要分析電路時把元件都用小信號模型換掉然後當電路學算, 當然一些像「源極轉換規則」也會用, 但是公式要知道它的來源、例如他就是簡單的歐姆定律V=IR轉換而已。 至於物理的部分,純粹近代物理我自己感覺(可能是錯的)做傳統的FET (MOSFET, JFLET, FinFET, GAA) 可能都不會那麼吃重, 但是我自己覺得以固態組學生來說這元件物理本身應該挺重要的。 但是薛丁格方程的位能井等等我覺得比較是常識應該要知道和會算, 主要討論自旋的部分對磁性材料與自旋電子學重要。 對於想考試的人,可以參考胡正明院士的著作 Modern Semiconductor Devic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這書在胡教授的個人網站有Free download; 至於Neamen跟Streetman個人推前者, 前者主要專注在MOSFET與BJT, 後者有很多FET也有提到不少製程,個人滿不習慣這樣的安排的。 我還是覺得半導體物理機制都很簡單, 每個現象往往都是小故事導引出來的,一定要抓住核心觀念。 一些重要的公式要很熟、習題可以多寫。 四、心得 其實10月時我也有推甄電子所,不過因為成績等等因素沒有上=/ 後來雖然不用擔心沒學校念了,但是內心還是耿耿於懷想投奔電子所懷抱, 所以又繳錢去考試。 過程因為也是挺消極沮喪的,考完之後也沒抱太大希望。 直到放榜聽到一些消息才死灰復燃,想去電子所好好做半導體 (模擬>=研究=製程>>模組,多少想做FET) 結果後來還是遇到一些進退兩難的阻礙不得不含淚放棄電子所資格 (台大一學年只能報到一個系所,要報到B必須放棄A) 坦白說現在還是想到就很難過(超難過)也時常後悔或迷惘。 或許電子所的夢只能等博班再說吧,一切就當作大學畢業前做過這個美夢, 也覺得愧歉一些電子所認識的老師,再說就離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11.184.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618645718.A.94F.html ※ 編輯: daniel08888 (223.136.248.197 臺灣), 04/17/2021 15:52:19 ※ 編輯: daniel08888 (223.136.248.197 臺灣), 04/17/2021 16:00:42
※ 編輯: daniel08888 (223.136.248.197 臺灣), 04/17/2021 16:06:16 感謝樓上,格式一直跑掉,手機版網頁版跟moptt都一定有一個出問題(汗 ※ 編輯: daniel08888 (223.136.248.197 臺灣), 04/17/2021 16:15:41
其實會放棄的原因有點難說,一言難盡… 總之,電子丙的老師很多都很厲害很優秀,只 可惜讀碩班的話好像暫時跟老師們沒有這個緣分…Orz ※ 編輯: daniel08888 (114.136.70.101 臺灣), 04/18/2021 0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