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沒批踢踢帳號,故代po 以下第一人稱: 各位板上的大哥大姐們好,小弟想報考明年的ics組,因為考台聯幾乎都會看書審(目前系排約60%) 但在ptt跟板上很少看到心得文(私校往上考的部分) 所以想來這邊請教一下有經驗的學長姐分享書審分數大概落在哪
[請益] (代po)私校書審分數
【前言】 本篇文章是我準備考試的心路歷程,以及針對政大會研所稅務組的應考方針,若有想考稅 務組或是外系想跨考會研所的人都可以將之當作參考。 【個人背景與動機】 淡江大學國企系,系排60%,多益910,去年畢業,進班上課前只修過初會及一學期的成會 ,升大四的暑假開始上會研所面授班,並應屆考取中興大學會研所。 在淡江讀的並非自己感興趣的科系,課業上總是提不起勁,好不容易找到了方向,便決心 報考會研所。然而在應屆那年放榜後,對考試的結果感到遺憾,加上對自己的要求很高, 並且我認為在台北能夠享有的資源及機會會更多一些,便決定在中興就讀時再準備一次研 究所考試。 【考試成績】 成績:中英語文能力65、會計學38、稅務法規74、審計學62(總分326) 錄取別:正取 https://imgur.com/P0IBZwi
【準備方式&建議】 中會、審計是以去年在台北上面授課時的講義複習,稅法則是在台中看網路學院的VOD課 程。 我的讀書習慣比較偏好熟讀講義及課本,不怎麼練習題目,就算是講義後面的練習題、考 卷及考古題也都是用「讀」的而非實際進行計算和練習,主要是因為我認為將時間花在整 個章節觀念的理解的重要性要大於下很多功夫在一個章節的一部分觀念的練習上。 以下是我各科的準備方式: 一、英文 政大的英文是獨立出題,沒意外都是考文章的中翻英及英翻中,我平常有在讀英文文章, 所以程度不差沒有特別準備。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了32分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包括 22分難度偏難的克漏字以及10分ESG的解釋,其實看到題目時有驚訝一下,畢竟我是在碩 一上才接觸有關企業社會責任的議題,慶幸上課時有認真聽講且對這方面的研究頗感興趣 ,才能穩穩拿分。 二、中會 我是近乎零基礎跨考的,升大四暑假進班後才第一次接觸中會這門科目,一開始極度挫折 ,在大家都把老師上課的內容當作複習時,我還在被OCI債券工具投資跟權益工具投資的 會計處理給荼毒。加上當初將時間的籌碼平均分配在中成審三科上,並沒有撥更多時間給 中會,因此我中會的底子打得不是很紮實,基本上是我的罩門。 碩一上學期我複習了兩輪中會,考前三週則讀了補習班的複習考考卷、題庫書,以及政大 99年~109年的考古題。針對政大的出題風格,我只讀計算題的部分,如此可以將花在選 擇題的部份投資在計算題上。後來發現政大的考古題只是看心安的,今年除了考到現金產 生單位減損一題送分題之外,第一大題考了個冷門的東西,現金流量表也沒有編好,因此 中會爆炸拿了低分。 →小建議: (一) 若你是非本科跨考,建議可以至少聽兩輪中會,第一是可以增加對各章節題型變化 的熟悉度,第二是強化觀念並加以融會貫通,而觀念越透徹,面對政大中會的申論題時越 能拿到高分(我從政大99年的申論題開始觀察,發現10幾年來的申論題幾乎沒有重複的考 點,且近幾年在分數上的佔比都不低); (二) 熱門章節像收入認列、金融資產、金融負債、租賃一定要讀熟,往往會成為老師命 題的範圍(今年都沒考到超哭); (三) 中會筆記是否要做?我覺得看個人,像我去年有做中會的筆記,但中會的內容極廣 ,當時壓根兒不知道要將哪些精華塞進筆記裡,只能盲目寫筆記,因此花了很多時間才完 成卻用不太到,反而是翻講義居多。 三、審計 大部分同學進班上課前還沒讀過審計,因此大家都是站在同個起跑線,審計是我唯一有寫 完講義後面習題的一科,也花了不少時間理解,因此基礎打得不錯。碩一開學後我將時間 投資在中會跟稅法兩科,考前三週才開始複習審計。 看完政大審計考古題後,我發現其他學校比較少拿來出題的範圍,像是現金及銀行調節表 的舞弊(騰挪)、審計抽樣(MUS抽樣算抽樣風險),政大高機率會以此命題,這也是我 平常不會花太多時間詳讀的內容,所以我利用考前三週的時間複習完較常出題的舞弊和審 計抽樣,並重溫了講義上財務報表聲明與審計目標以及電腦審計的部分。除了今年很不尋 常地考了英文查核報告之外,中文查核報告的背誦通常不會出現在政大的考卷上。 →小建議: (一) 英文閱讀要有一定程度,寫政大審計時才不會自亂陣腳; (二) 專有名詞的翻譯也要記熟像是各類確信服務的英文,以免看到題目時不知道在問什 麼; (三) 遇到篇幅很長的題目或者題組時,先看問題與選項再回去題目找重點; (四) 筆記的部分,我自己沒有做審計的筆記,而是以整本審計公報來複習,在公報上用 細的便利貼做記號(有口訣的條文一種顏色、重要的條文一種顏色、考古題曾經出現過的 一種顏色、經常出選擇題的一種顏色、查核報告一種顏色),如此一來即使你的審計公報 看起來很亂,卻能亂中有序,複習時也不用硬生生地把厚厚一本審計公報讀完,只需要翻 有貼便利貼的頁數即可。 四、稅法 稅法算是我準備起來最有心得的一科。由於早早決定要考試,也擔心中興開學後去補習班 的時間沒辦法自由安排,因此我在暑假花了一個月的時間補完稅法的課程並複習了一輪, 但對各項稅目的觀念仍然非常模糊,畢竟去補習班上課的間隔太密集,沒有充裕的複習時 間。學期中複習一輪稅法後也差不多快期末了,寒假一到我便開始翻稅法的題庫書,以看 題目的方式彌補自身觀念上的不足,並在考試前幾天翻閱筆記好幾遍後,也差不多要上考 場了。 稅法的內容大部份是純背誦,該記熟的都記熟自然不會考太差,當然前提是對各稅目要先 有足夠的理解,計算題的部分政大不太出大型計算,暫且先不討論。至於政大稅法的準備 方向,以及什麼稅目特別重要,我認為稅捐稽徵法一定要讀得非常熟,以去年109及今年 110的考卷為例,申論的部分兩年都有考到租稅基本原則、屬人主義與屬地主義、自動補 報補繳免罰,今年還考了核課期間、刑事罰與行政罰,申論題60分的配分光是稅捐稽徵法 就佔了一半以上,而選擇題則佔總分的40分,40分啊!比往年還高了10分,所以稅法是最 能夠好好表現的一科,今年的題目也都有把握住,因此拿到了理想的分數。 →小建議: (一) 前面提到稅法有做筆記,我的稅法筆記是在考前花三天的時間用WORD製作一份20多 頁的筆記,這份筆記在之後複習時為我節省了相當大量的時間,非常實用!因為政大的申 論題型偏向各稅目條文的理解與應用,較少出計算題,所以我將稅法題庫書常出現的觀念 和我認為重要的部份放進筆記中,並參考高普考、會計師,還有政大稅法考古題的申論題 ,將這些考試曾考出來的觀念在筆記上做記號。我在考前一週左右完成這份筆記後,得以 每日複習一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稅捐稽徵法真的要讀熟,除了上述有提及的內容外,退稅規定還有行政救濟程序也 曾在考古題出現過多次,另外我覺得實質課稅原則的觀念也很重要,像是題目提到有關租 稅規避的行為時,就可以從實質課稅原則的角度切入; (三) 看了近10年的政大稅法考古題,貨物稅及娛樂稅沒有考過,房屋稅及契稅只出現過 一次(考房屋稅條例第五條第三款),所以不用特地準備。 【教師推薦】 本篇文章主要描寫自己的備考心得及應考方式,另以較少的篇幅推薦補習班老師,以下是 我自己的經驗。 中會 — 鄭泓老師 先說結論,我認為鄭泓老師非常適合基礎打得不好,甚至沒有任何基礎的人。中會的範圍 很廣,光是中會的講義就有15回,如果沒有人幫忙整理重點的話會花上許多時間理解,而 講義上屬於觀念理解的部分老師會一一帶大家劃記,並輔以小故事加深印象,之後複習時 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該章節重點中的重點;對於題目有版本差異的部分也會區分得很明確 ,若要考政大的話需要看熟各個版本差異中屬於鄭丁旺老師的做法(因為政大是用鄭丁旺 老師的書)。再者,鄭泓老師會不時鼓勵班上同學並誇獎小考表現不錯的人,對講義或題 目有疑問的人老師會很樂意為大家解惑,在我感到沮喪洩氣時也會找老師聊聊天,是我上 榜的重要功臣。 稅法 — 施敏老師 施敏老師的課程非常好懂,在我對稅法還很生疏時老師會以較易懂的方式解釋法條,並以 表格的呈現方式來區分某些容易混淆的觀念,各稅目的罰則則是用樹狀圖的方式供學生記 憶;而老師除了上課用講義之外,有另外出一本稅法的題庫書,這本題庫書是我上榜的關 鍵,裡面的題目(包括選擇題)每題都有詳解而且極其完整,我在考前將題庫書讀完兩遍 ,並將其中重要的內容移至筆記裡,利於之後複習。 除了教學方面,施敏老師在臉書上也有一個稅法的社團供學生提問,老師也會在上面更新 最新的稅法修法資訊。 審計 — 郭軍老師 郭軍老師算補習班裡面很特別的老師,將審計這門偏實務向的科目以逗趣的方式呈現,課 堂休息結束後會放動漫歌曲叫大家起床,也會把近期最新的時事梗套用在教學的內容中。 幽默歸幽默,郭軍老師會不遺餘力地將講義內容以另類的方式刻印在大家的腦海中,尤其 我覺得老師在審計抽樣這一章節教得特別好,在我日後複習時回憶很快便湧現出來。審計 公報方面,老師自創了許多口訣,加快了大家公報背誦的速度。 【Q&A】 1.我想跨考,但中成審都沒學過怎麼辦? 應該不會中成審都沒碰過就決定考會研所吧!一開始跟課時的確會沮喪,覺得自己計算機 按超慢、吸收程度跟不上其他同學、沒有戰友很邊緣等,這些挫折得慢慢習慣,後面課程 會更難更複雜,卻越讀越有成就感。 2.該選擇面授還是函授? 當初報名時擔憂通勤會太耗時間以及認為自己不會耍廢,原本想選擇在淡水上函授,後來 跟補習班櫃台討論過後最後決定上面授。主要考量的因素是: (1)有問題時不會尋求無門,助教跟老師都能即時幫忙解答; (2)函授課程的更新時間是一段時間更新一次,而不是今天的面授課結束後幾天內上傳至 平台上,有時候間距會差了好幾週,而面授的題庫班結束後到研究所考試前的讀書時間不 到一個月,準備上會來不及; (3)有一起上課的同學才會有與人競爭的感覺,能意識到與同學間的程度差距,進而激勵 自己讀書; (4)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惰性。 當然每天在淡水和台北車站的通勤上花了不少時間,不過我會利用時間在捷運上複習上課 內容,並沒有壓縮到太多的時間。 3.碩一系上的課程和讀書時間,如何安排及兼顧? 一開始我把目標鎖定在台大和政大,但由於我課業與考試想兩者兼顧,不想最後兩頭空, 所以上學期修了19學分。學分修得多使得報告也跟著多(尤其是期末那幾週),考前剩下 三週可以衝刺,在準備時間上居於劣勢,以及考量到自己準備的方向比較符合政大的出題 風格,不想因為同時準備台大跟政大導致顧此失彼,因此最後決定只報政大一間。 不用太擔心為了顧好學校課業以至於沒辦法好好準備考試這件事,我在碩一上除了將心思 放在學校跟考試兩者之外,也會在假日北上找女友,甚至花了一整個月的時間準備一場正 式的面試,所以時間絕對不會不夠用。 4.上榜後重讀一次碩一,會不會很浪費時間? 這個要看個人,有人覺得不需要重考,甚至會質疑讀會研所的必要性。我認為如果有理想 就去實現,從淡江到政大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而且讀的是感興趣的領域,到一個相 對更競爭的環境也會讓眼界更開闊,整體來說是很值得的! 5.備考期間的心態? 考了兩次會研所,去年我是抱著孤注一擲的心態去準備,認為如果沒上榜會什麼都沒剩下 ,也認為和補習班同學的程度差距始終沒有縮小,以這種想法為動力鞭策自己持續唸書; 而今年情況不同,我有留後路給自己,即使沒有上榜影響也不大,但出自於對自我認同的 追求,還是認真準備了一次,相較於去年,今年的壓力小了很多,更能以平常心面對,最 後也很慶幸能夠上榜。 我覺得考試時有個很重要的心態,就是要隨時告訴自己不能放棄,只要一表現出放棄的姿 態,先前努力堆疊起來的沙塔便會應聲而倒,之後會耗費更多時間才能回復到原本狀態。 路只要持續地走,便會漸漸發現離光明的終點越來越近。 【結語】 大學國企系的同學中,沒有人和我一樣走會研所這條路,基本上沒有戰友一起拚搏,在台 北上面授課時因為下課後必須趕捷運回淡水,所以也沒有認識幾個人。補習班在暑假的課 不是從下午到晚上就是一整天,而我在淡水的宿舍和台北車站往返單趟就要70分鐘左右, 只能利用搭捷運還有到家後一點點的時間複習,過程甚是艱辛,卻也極為充實。 考研的路上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要感謝無論我做任何決定都無條件支持我的媽媽與家人 們,也謝謝女友在這段期間與我一同走過、相互分享喜怒哀樂,謝謝中興的優秀同學們給 予我的認同與複習考卷,還有謝謝補習班的老師在去年準備考試時鼓勵我減緩我的許多不 安,最後要感謝大學的三位室友們,去年準備考試的過程中,在宿舍裡還有你們能一起聊 天。 考研的過程就像在漆黑的隧道中獨自前行般,感到徬徨時,記得時常砥礪自己,便能在受 挫時仍挺起胸膛,如此才能更加明確目標,抵達心之所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1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616429004.A.E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