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搖滾經濟學》音樂產業帶給我們的啟示

《搖滾經濟學》讀後心得:音樂產業帶給我們的啟示 解開超級巨星與暢銷商品的祕訣,看懂音樂背後的複雜世界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rockonomics/ 你喜歡聽音樂嗎?你知道為什麼突然間人們都在瘋同一首歌?為什麼音樂越來越容易取得 ,演唱會的票價卻越來越貴?為什麼許多巨星都在拚門票秒殺,天后泰勒絲卻刻意拉長售

疫情一個月以來,跟小孩朝夕相處,我發現之前的生活模式,似乎幫孩子安排太滿、太控 制了。我觀察到我兒三歲多了,但自己找樂子的能力還不足夠,在疫情時間學會喊無聊、 問媽媽接下來他可以幹嘛,他沒有太多安排自己時間的能力。於是我又開始翻書,反省自 己的教育方針。 會知道《會玩才會學》這本書,是因為特公盟的抽書活動,看完文案後很有興趣,但因為 疫情WFH沒空看,到這幾天才為了找一個教養的解,認真把書看完。 本書前半部在說明了孩子在現今的教育方式下,減少自由遊戲時間的負面影響,以及學者 在狩獵採集文化中觀察到的教養風格。中段在討論我們現在看到的學校教育是如何演變而 成的,及對比目前的教育體制跟瑟谷的教育觀念。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我在《預備教育的未來》看到一個讓我訝異的觀念,現今的教育體系是工業化的產物,目 前注重的學力是為了讓孩子「更能夠適應工廠的生活」,這樣的教育方針背後注重的是– 1.可以長時間快速工作 2.對於細節和指示有絕佳的記憶力 3.數學運算能力 此書的教育簡史又更詳細的著墨,一開始學校的出現,是教會為了「教化與尊崇」,再後 來公立學校的普及化,使學校教育需要標準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忠誠的勞工,孩子去學 校則像是去「工作」。 但是未來世界的工作,一個忠誠的標準化工廠製造出來的勞工能過得好嗎?即使是現在的 基層員工,也未必只需要這樣的能力,根據富比士雜誌,2020年需要的員工能力是解決複 雜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創造力、人際關係管理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高EQ。 台灣的108年課綱似乎有意改善這個方向,但可惜的是,看網路上家長們貴古賤今地懷念 聯考、批評現在的教育一直改讓他們無所適從,家長們似乎還沒有準備好。只要家長們的 觀念不變,不管怎麼樣的教育改革,最後都只能淪為各種形式的填鴨。 所以家長該怎麼辦呢?本書說「給小孩夠長的空白時間、讓他們高度自由地遊戲」。 大人不去掌控兒童的教育,兒童會自我教育 我挑了一間滿意的幼稚園,把孩子送去之後,放學跟假日都負責玩樂或是安排幼稚園沒有 的活動,認知之類的事情,我覺得跟著幼稚園課程即可,但在疫情這段時間,相處時間一 長,我發現自己對小孩會出現失望的感受。 可能是出自於自己數學不好的彌補心態,我滿有意識地想要讓小孩多親近數學,最近也買 了數學桌遊回家玩,小孩是肯玩,但玩的理由比較像是媽媽比較願意陪玩這種有目的性的 遊戲,但對遊戲本身沒有太大興趣,玩桌遊的時候只想擲骰子,認得數字卻不願意說也不 願意照規則玩。這讓我懷疑孩子是不是這方面不太行呀?(固定型思維立刻出現) 在本書中看到兒童會自我教育的這個觀念,這提醒我,我的孩子有興趣、擅長的事情非常 明顯,例如各種車子、人體,但我的心魔一直讓我過度在意那些他沒興趣的事情。 較好的做法應該是順應他的興趣,但他的興趣不見得跟我的有交集呀!我常常拒絕唸汽車 相關的繪本、玩汽車的家家酒,我也沒有在這方面提供他足夠資源。例如,我願意翻譯很 多知識繪本的台語,但我到現在車子構造的台語還懶得查。 唯一的解,還是多觀察後找出共識。除了車子以外,我兒子對火車、人體也很有了解的動 力,於是我們找到平衡點--我跟他討論陪玩汽車只有一分鐘,但若是我也有興趣的主題 ,我可以陪很久。 這也是本書所說的「遊戲的基本自由,是參與者可以隨時退出」,於是所有人都得學著協 商跟妥協。 壓力跟評分會抑制創造力 我送孩子去的幼稚園是一間標榜美術教育的園所,每隔一陣子拿回來的作品都是畫了幾條 線,沒有構成我認知中的圖。上禮拜問孩子要不要上台語美術課,看他無可無不可的樣子 ,我還是報名了,結果就是--他完全不想配合課程。 以上的經驗,讓我看到這段文字後開始搜尋回憶,他是否有真正享受過畫圖?有一次是因 為我自己想畫圖,就一邊編故事一邊畫,他也跟著我編編、畫畫。有一次是講完下雨繪本 之後,畫了一朵雲,母子倆一起畫下雨跟閃電。再有一次是,WFH沒空理他,把畫具丟給 他之後,他用他的身體玩水彩。 對於「畫出來給別人看、介紹畫作」這種事情,他似乎是完全不願意的,雖然我對目前的 幼稚園課程安排很滿意(大人的眼光),但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這個月他常常跟我說,雖 然幼稚園很好,但他覺得在家更好。 這也印證了本書提到的「遊戲心態可以增加創意及問題解決的能力,用課程模式企圖教育 孩子,孩子若預期活動會被評估,則會降低創造力。」 但可能也有家長覺得,我的孩子上課都很開心啊,去幼稚園上課又沒有考試,應該沒有壓 力吧? 是否為遊戲,重點在於進行活動的心情而非活動的內容。在研究中,幼稚園兒童認為,進 行非自願、無法自由退出的活動,叫做「作業」,自願性的活動才叫「遊戲」。而家長常 常因為小孩在上課的時候顯得開心,而誤以為這對孩子來說是遊戲而非作業,不曉得孩子 承受了壓力。 所以說不強調學力,較為自由的公幼真的是很好的選擇啊!學齡前學不學注音、英文,以 長遠的目標來看,也許都是影響力很小的事情。 左手壓住右手阻止自己控制孩子 孩子自主學習有一個特性,在感覺到難度較低時,會自發性的挑戰,孩子會去找一個平衡 點,讓自己感受發展恐懼、刺激,然後發展出更高度的技巧。 我在公園常常遇到一個比我兒大的孩子,家長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禁止小孩進行各 種挑戰。例如,好說歹說的請孩子不要爬螺旋爬架,或是玩遊具的時候一定得照規定的玩 法。我在《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的心得中也有寫過,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犧牲了 什麼。 我曾經考慮過讓小孩去試試看滑步車的課,有教練、有防具、還有亦步亦趨的家長,感覺 好安全。後來在飯後散步的時候,孩子自己用滑步車練急停甩尾,我就覺得不必了。家長 唯一要做的就是給他自由,不要因為擔心受傷而碎念。 本書說到,現代家長剝奪兒童的自由,低估孩子的能力,奪去他們練習自我控制的機會。 也許我們應該想一想,僅僅只是因為我們無法控制自己不恐懼,我們讓孩子喪失了什麼。 信任或是不負責任 類似的書,常常會舉一些較為極端的例子,例如《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舉例讓孩子自己 去賣場購物,大人離開現場,以及本書中提到的13歲糖尿病童獨自出國旅行。 同樣地,也會提到當做出信任孩子的決定時,無可避免的會遇到批評的聲浪。 有時候我們控制孩子不完全是因為自己無法接受,更可能是因為在乎別人將自己視為不適 任家長的眼光——讓孩子受傷代表失職、不安排孩子上課是耽誤孩子……等等。給孩子適 度的自由,比控制孩子要來得困難多了。 雖然我自己也在摸索如何「適度」,但好消息是,我們有一個24H的教養教練——跟孩子 討論、放開心胸接受他的看法,我們會找到答案的。 — 更多教養書、繪本心得– https://reurl.cc/vqkrN1※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06.18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3980995.A.E22.html ※ 編輯: suction (111.240.106.182 臺灣), 06/18/2021 09:50:22

renbo1907: 推心得! 06/18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