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劇情片《咒》《哈勇家》《智齒》《白日青春》
[情報] 2022 第59屆金馬獎 入圍名單&入圍統計
有雷,防雷。
《燃燒女子的畫像》導演新作從一開頭就很打中人心:Marion開車載著女兒Nelly離開外
婆的療養院,後座的Nelly問媽媽說:要吃餅乾嗎?接著拆開一袋餅乾便自顧自的吃了起
來,正以為剛剛的問句只是小女孩的童言無忌時,一塊餅乾遞給了駕駛座的Marion,然後
遞第二片、遞第三片……其實有點擔心媽媽會不會對這樣的重複感到厭倦,但下一幕遞到
前座的不再是餅乾,而是杯插好吸管的果汁,Marion喝了一口並且會心的笑了,然後最後
一次──彷彿就是要做完這個動作才算完成日常的儀式一般,是Nelly從後座給Marion的
一個擁抱。就像聞老師影評裡提到的:不需要依靠對白,觀眾就能明白Marion跟Nelly的
母女關係有多親密。當Nelly半夜渴了起來喝水,第一個想到的是媽媽可能也會口渴,於
是端了一杯裝滿的水放在Marion睡的沙發邊,到這邊可以接收到幾個關於Nelly的幾個訊
息:她是很懂事的、她很愛媽媽,以及她是一個情感豐沛的人。
然而這就讓電影的第一幕顯得有些違和:Nelly用著機械式的語調跟養老院裡的長輩一個
個說再見。後來能得知這是媽媽對Nelly要求做的事。這也代表著Nelly呈現的樣貌不僅僅
只是她這個人的本質,也揉合了Marion對她的家教。可以預想長大後的Nelly個性多少會
帶有母親的影子,正如同Marion也受到自己母親影響一般:從小Nelly的外婆對Marion最
常掛在嘴邊的就是「我明天就要死了,這或許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而長大成人後的
Marion在Nelly眼中則是「常常愁眉不展,總像是過得不太開心。」,儘管Nelly跟Marion
之間有著很良好的交流,但母親跟(孩童時期的)女兒之間,多少伴隨著上對下的關係,於
是兩人總有著一點點、難以說破的隔閡。這便是我覺得導演席安瑪在劇本上很高明的地方
。席安瑪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讓Nelly的角色設定儼然就是個小大人,提升女兒這一方的
精神高度,第二件事情則是透過奇幻的設定,直接讓Nelly面對孩童時期(且同樣是8歲)的
Marion,讓母親的高度降下來,兩人以平等的姿態相處發展關係,讓後來的Nelly得以對
童伴Marion說出深藏在內心的恐懼:長大後的妳之所以會變得不快樂,是不是因為我?
Nelly跟Marion之所以會那麼親密,不像純粹源於母女血緣的羈絆,更像她們本就是兩個
契合的靈魂,即使關係從母女變成了童伴,她們也能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
而無論是母女或是童伴關係,整部片看似明確聚焦在Marion跟Nelly的親密相處,但其實
能從幾處情節看出導演意在言外的表達:成年Marion對Nelly的若即若離。Marion推託說
自己沒空跟Nelly去自己小時候搭建樹屋的森林,卻又選擇獨自一人前往;Nelly說平常只
有自己在睡前問一堆問題,才能有機會爭取到跟Marion相處的時間;Marion用「妳爸爸才
不會記得樹屋的事」打發掉對話,敏銳的Nelly則在後來跟爸爸說「有可能媽媽只是從來
沒把這件事告訴過你」。幾個片段的訊息似乎暗示了Marion個性的另一面。Marion憂愁的
核心在片中難以被確認,但人長大之後跟小時候的自己最大的區別或許是:有了更多的執
念、以及更難以放下傷痛。當Nelly與童伴Marion從初識漸漸變得親密,還是小孩的她們
能毫不保留的鼓勵對方:當Nelly得知小時候的媽媽夢想是當演員的時候(Nelly起先的反
應是一陣錯愕,因此能看出後來的Marion並沒有成為演員),她對Marion說「我相信妳能
成為演員」,而Marion也認為Nelly不告而別的媽媽「一定會再回來的」,她們之所以能
說出這些話,不是因為她們真的能夠預知未來,而是因為孩童的她們還沒有太多顧慮,只
是單純的想傳遞安慰給對方,並且相信這些話語能讓對方更有力量。
童伴關係的兩人在最後的分離顯得十分清爽,原因除了對兒時的Marion來說自己終將跟
Nelly相遇以外,也能從兩人最後一次的角色扮演遊戲中看出端倪:兩人終究必須回到自
己原本生活的重心,去面對那個深深羈絆著自己的母親。當Nelly告別了童伴Marion,回
到家中迎接她的是終於回來的成人Marion, 經歷了這段奇幻旅程的Nelly則開始試著用「
Marion」而不是「媽媽」來呼喚她,對她們來說,在往後的日子裡除了原本就有的親密,
會能有更多真誠溝通以及對彼此坦承自己脆弱的可能。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52541098.A.CB5.html
※ 編輯: sentital (101.12.90.114 臺灣), 05/14/2022 23: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