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劇情片《咒》《哈勇家》《智齒》《白日青春》
[情報] 2022 第59屆金馬獎 入圍名單&入圍統計
雷文防雷資訊頁
~*-*~*-*~*-*~*-*~*-*~*-*~*-*~*-*~*-*~*-*~*-*~*-*~
看這部片一段時間了,
大家也不那麼激動
寫下這篇心得來做一些延伸討論
以下有雷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千萬別抬頭》為了符合諷刺喜劇調性,
採取了一個簡單的立場與主題
那便是著重於政府的荒唐與反科學。
在本片中,存在著明顯的真理,
也就是科學家。
這樣的走向讓觀眾聚焦在他想諷刺的主要問題
只在乎選舉 不在乎專業
反科學
民眾盲從
官商勾結 等等
用諷刺來點出這些荒唐。
然而,在這樣的時代如何自處卻很少被觀眾注意
電影很取巧的,把道德抉擇與焦點放在Dr. Mindy身上
讓大家看他如何在名利誘惑、政商媒體脅迫與真相道德間做抉擇
很有趣的是,點破他的卻是科技大亨基於演算法的威脅話語。
後面用了蒙太奇把他敲家門和Bash施行計畫連起來
不但代表Bash的失敗
這裡也巧妙地對應前面那句「你總是有選擇的」
除了對演算法、對科技公司的不信任
這安排也像是個道德寓言 撐起了諷刺之外的劇情
但是,我覺得取巧的是 — 大眾並不是科學家
這樣的劇情主軸像是在對那些科學家、名人提出呼籲
卻不是站在市井小民的角度
觀眾好像聚焦在Don't look up 方很愚蠢
但是Look up 方的民眾就不蠢了嗎
電影一開始的女星根本不關心科學問題
而他的粉絲也只關心花邊新聞
最後她卻像意見領袖一樣,
look up方很多人也只是因為信她而已
又像提摩西演的那角色
一開始就問彗星真的要掉下來了嗎
這不正是一般的大眾嗎?
就算是科學家的研究結果,也大多數人也不怎麼相信
更何況還有科學家站在另一邊
他會Look up 也可能就是基於年輕人的反抗心態而已
導演並沒有漏掉這些諷刺
只是把重點偏重一邊 讓整部片統合 容易下嚥
—
然而,究竟大眾該如何在這時代自處呢?
電影上線後,
看到各方都覺得自己屬於自己抬頭那邊,指責別人不抬頭
台灣政治就不必多提,
關於指涉哪個美國總統、
關於如何面對疫情,
都可以看到同樣的現象
到底大家哪來的自信自己是抬頭方的
現實是更加模糊不清
不是每個議題都是科學家一面倒
也不是都有彗星告訴你事實就在那 如此明確
電影提出了部份解答
或許很多時候,相信科學是重要的,
電影還告訴你一些細節,例如peer review。
身為做科學研究的,我想這是個重要訊息
不要隨便一個有頭銜的給個說法就信
有價值的是,受過同儕審核的研究。
(Bash方不也有諾貝爾獎大頭站台嗎)
另一個重點,我想是抬頭,
這不是一個立場,而是一個心態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人們面對的最大危險之一在於自我欺騙帶來的誤判
在思考這問題的時候,
我一直聯想到最近在美國很紅的一本書
The Scout Mindset
中文應該會翻為斥候心態
書中提到多數人傾向捍衛自己的想法
傾向忽略與自身成見、立場相駁的事實
也就是士兵心態
而事實上,只有少數人擁有斥候心態
也就是,能夠正視自己不願面對的事實
因此有能力把事情看清楚
我想這可能是抬頭隱含的寓意吧
Look up,電影顯得很容易,但現實其實很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0.230.116.165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41941164.A.DA5.html
應該先調查立場
然後全部叫去反對方辯論XD
※ 編輯: newwu (70.230.116.165 美國), 01/12/2022 11:49:57